催化抗體
催化抗體又稱抗體酶,是壹種人工模擬酶,賦予抗體催化活性。可卡因催化抗體,美國研制,是壹種用磷酸酯(可卡因的過渡態類似物)免疫誘導產生的催化性單克隆抗體,能催化可卡因降解為芐基並使其成為非成癮性代謝產物,反復參與催化可卡因降解為非刺激性活性產物的過程,阻止可卡因進入大腦並與其受體結合。可卡因催化抗體註射後可在體內停留數周或更長時間,可確保在壹個月內阻止可卡因直接進入大腦。
單克隆抗體水解可卡因,然後保持遊離狀態,從而恢復其催化作用。在動物實驗中,靜脈滴註致死劑量的可卡因後,五分之四的實驗大鼠仍然存活,所有存活的大鼠在48小時後恢復到治療前的反應水平。與可卡因結構不相似的興奮劑安非他酮和非藥物乳劑增強劑的試驗結果表明,該抗體在抑制可卡因成癮方面具有藥理學和行為學特異性。但催化抗體只能對小劑量成癮有效,對大劑量反復可卡因成癮不能持久。預計只有開發多克隆催化抗體或人源化單克隆催化抗體才能克服這些缺點。
丁酰膽堿酯酶是最具代表性的催化抗體,有些資料甚至將其列為可卡因的替代品。丁酰膽堿酯酶能將可卡因水解成苯甲酸和擔子酰甲酰基,但這壹過程在人體內的速率很慢。研究人員調整了酶的近活性區域的氨基酸,從而將這壹反應的速率提高了2500倍。體外實驗證明,它可以縮短可卡因的半衰期。
疫苗
可卡因疫苗由少量藥物組成,這些藥物化學附著在無活性的蛋白質上。它是壹種高蛋白(主要是毒素)衍生物,通過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抗可卡因抗體可以將可卡因分子鎖定在血流中,形成藥物-抗體復合物,降低可卡因進入大腦的數量和速度,從而降低可卡因對大腦的刺激。如果接種疫苗的人產生足夠的抗體來捕獲和控制血液循環中的大部分可卡因分子,可卡因就不會產生欣快感或其他加強藥物使用和成癮的精神作用。
對抗可卡因的疫苗方法起初並不成功。壹個問題是可卡因的分子非常小,壹般不會刺激免疫系統做出反應。但在1992中,Bagasra等人用壹種血紅蛋白(KLH)作為載體,在大鼠體內誘發抗可卡因抗體,循環抗體水平與鎮痛效果成反比。雖然循環抗體效價低,但仍難以對抗大劑量、反復攝入可卡因。這種思路制備的可卡因疫苗,相當於在衍生物上“畫了壹個大靶心”。
從1997開始,Immulogic Pharmaceutical Company用合成去甲可卡因衍生物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結合疫苗免疫小鼠。該抗體以濃度依賴的方式與可卡因和去甲可卡因結合,而可卡因和局部麻醉劑普魯卡因和利多卡因的無活性產物(在結構上不同於可卡因)不與其結合。用其主動免疫後的效價超過反復攝入可卡因後的動脈血漿峰值濃度。該抗體顯著改變了靜脈註射後可卡因的分布(在血漿中增加,在腦和心臟中減少),這有利於其治療用途。當可卡因被人體代謝消除後,抗體仍能結合可卡因。
用重組霍亂毒素B(rCTB)新型疫苗代替牛血清免疫大鼠產生的抗可卡因單克隆抗體MO240,可以減輕大鼠的藥物成癮,使大鼠的覓藥行為保持在較低水平,永遠不會恢復到免疫前水平。當輸註高劑量(10倍劑量)的可卡因時,這種抗可卡因單克隆抗體的保護作用沒有被消除。該抗體僅特異性對抗可卡因成癮,不影響大鼠的攝食行為或食物攝取。
可卡因疫苗的效果還有待觀察。壹般認為,只有當吸毒者有強烈的成癮需求時,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否則,接受治療的人仍然會對其他藥物上癮,抗可卡因抗體仍然無法識別與可卡因結構相似的藥物。很多可卡因成癮者同時也飲酒,可卡因和乙醇在肝臟中形成可卡因,毒性比前兩者更強。可卡因和可卡因的結合能力與抗可卡因抗體相當,所以用這種抗體治療這類人可能更有意義。這種免疫療法也可能在用藥過量患者的急救中發揮作用。該藥物本身無成癮性,不影響可卡因本身刺激的自我給藥行為,但能減少二級程序中可卡因相關暗示誘導的大鼠吸毒行為,表明該藥物可用於在最小自我依賴潛能條件下減少環境復吸。緩解可卡因誘導的小鼠腦刺激獎賞(BSR)通路的左移,但後來的實驗表明,減少小鼠的可卡因渴求行為主要是拮抗D3受體的功能,而不是某些激動劑。有人解讀為不同的實驗條件和環境導致的不同結論,但其實重要的是壹些激動劑和拮抗劑的作用還沒有很好的區分。
1,2,4-三氮唑-3-硫代丙基-四氫苯並氮雜是壹種對D3R具有高度選擇性和親和力的拮抗劑,其中化合物1能阻斷尼古丁和可卡因引起的小鼠CPP的表達,防止尼古丁引起的渴求行為的復發,減少酒精的自我口服行為,增加小鼠中央大腦前額葉皮層細胞外乙酰膽堿的水平。
其他可能的治療方法
可卡因成癮的其他治療方法也引起了極大的關註。例如,正在研究將烷基異冰片作為興奮劑濫用以及酒精和尼古丁成癮的治療方法。與可卡因類似,伊伯恩對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出廣泛的作用,包括抑制NMDA受體、DAT和5-HT,其抗成癮特性來自其復雜的藥理作用。此外,許多化合物間接或通過幾乎未知的機制作用於可卡因途徑,如金剛烷胺,它通過未知的機制增加DA傳遞,並可以減少可卡因成癮。心臟和心血管治療
治療濫用可卡因誘發的心肌缺血,可給予吸氧、阿司匹林、硝酸酯類藥物,及時靜脈註射苯二氮卓類藥物,降低心率、血壓,緩解胸痛。此外,肝素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可卡因引起的冠狀動脈收縮由α-腎上腺素受體介導,並可被α-腎上腺素受體拮抗。拉貝洛爾具有α和B受體阻斷作用,可用於治療可卡因相關的胸痛。與單獨使用可卡因相比,經鼻給予可卡因(2mg/kg體重)和靜脈註射拉貝洛爾(0.25mg/kg體重)後,患者心率無變化,平均動脈壓下降,冠狀動脈直徑無變化,表明拉貝洛爾能糾正可卡因引起的血壓升高,但不能消除可卡因引起的血管收縮。
硝酸甘油可以擴張正常或病變的冠狀血管,並通過運動、吸煙和使用可卡因消除α受體介導的血管收縮。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4-0.8mg,可消除可卡因引起的正常或病理性血管收縮,同時使平均動脈壓降低10%-15%,從而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心肌耗氧量。
如果硝酸鹽無效,鈣拮抗劑可作為二線藥物。應選擇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而非溶栓治療由可卡因濫用引起的ST段擡高心肌梗死。因為很多研究發現,患者溶栓後會出現嚴重的並發癥。可卡因相關的心肌梗死往往是由血管痙攣而不是血栓形成引起的。對於不具備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資格的患者,必須嚴格掌握溶栓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對於濫用可卡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沒有特效療法。加拿大心血管協會建議所有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CEI和B受體阻滯劑,但由於許多患者繼續服用可卡因,臨床上應考慮用ARB替代β受體阻滯劑。據報道,停用可卡因5~9個月後,患者的心臟大小和收縮舒張功能可恢復正常,LVEF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