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土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土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甘苦;歸肺、肝、脾經。

  功效 清熱化痰,利濕,散結消腫。治熱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風濕痹痛,喉痛,目赤,濕疹,癰腫。

  禁忌 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

 土白蘞,是壹味中藥,甘苦,寒。根呈紡錘形,表面灰棕色,皺縮,有橫環紋。有清熱化痰,利濕,散結消腫的功效。清熱化痰,利濕,散結消腫。治熱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風濕痹痛,喉痛,目赤,濕疹,癰腫。

 別名

 老鼠瓜(《陸川本草》),山雞仔(《泉州本草》),巾熊膽、金絲瓜(《南寧市藥物誌》),老鼠黃瓜、天瓜(《雲南中草藥》),狗黃瓜、銀絲蓮、野黃瓜(《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土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甘苦,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

 ②《嶺南采藥錄》:味甘苦,性寒。

 ③《南寧市藥物誌》:辛苦,寒。

  歸經

 《泉州本草》:入肺、肝、脾三經。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利濕,散結消腫。治熱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風濕痹痛,喉痛,目赤,濕疹,癰腫。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癱瘓四肢無力,浸酒。補血,產後燉雞食。治酒頂,消小腸氣發,敷惡瘡。

 ②《嶺南采藥錄》:治酒疸;又治風癱,能化痰,並治身中四肢不安,以之浸酒。

 ③《陸川本草》:拔毒生肌,治瘡癰,潰瘍。

 ④《南寧市藥物誌》:清熱,解毒,散結,止痛。治熱咳及瘰癧大瘡。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尿路感染、結石,小兒疳積,咽喉腫痛,腮腺炎,急性結膜炎,濕疹,痔瘡癤腫。

 ⑥《雲南中草藥》:養陰清熱,解毒.治熱病口渴,瘡瘍,毒蛇咬仿,痢疾。

 ⑦《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化痰,排膿消腫,養胃生津。治咽喉發炎,肺熱咳嗽,消渴,乳腺炎。

 1、清熱利濕,治肺熱咳嗽,熱淋,石淋、痢疾、酒疸,風濕痹痛。

 2、解毒消腫,治喉痛咽腫,癰腫,瘰癧大瘡,痄腮,毒蛇咬傷。

 3、補血消積,治小兒疳積。

  土白蘞的臨床應用

 1、治療感染性炎癥茅瓜根去粗皮研細粉,每次1~2錢(小兒酌減),日服1~3次;或用冷開水調藥粉外擦患處,每日1~3次。

 2、治療急性腸炎、膽道蛔蟲並發感染、燙傷並發感染、牙齦炎、扁桃體炎、泌尿道感染,毒蛇咬傷等計140例,治愈130例,無效10例。

 應用過程中,未發現明顯副作用。

 3、對於辨證屬熱者療效較好,屬寒者療效較差。

 4、高溫會影響藥物療效,宜陰幹研末冷開水送服。

土白蘞的選方

 退暑熱:鮮土白蘞清水煎代茶,每次二至三兩。

 治關節痛風及風痹筋急:土白蘞曬幹研末,每次壹錢,泡酒服。

 治癰疽疔瘡、凍瘡:土白蘞曬幹研末,調茶油敷。(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治癰瘡癤腫,咽喉腫痛,結膜炎,淋巴結核:茅瓜根五錢至壹兩,水煎服。

 外用鮮根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治毒蛇咬傷,蜂窩組織炎,濕疹,瘡癤:老鼠黃瓜根五錢,煎服。 外用鮮葉搗敷或煎水洗。(《雲南中草藥選》)

 治痔漏:茅瓜鮮塊根壹兩,酌加豬大腸,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

  各家學說

 《生草藥性備要》:“治癱瘓四肢無力,浸酒。補血,產後燉雞食。”“治酒頂,消小腸發氣,敷惡瘡。”

 《嶺南采藥錄》:“治酒疸。又治風癱,能化痰,並治身中四肢不安,以之浸酒。”

 《陸川本草》:“拔毒生肌,治瘡癰,潰瘍。”

 《南寧市藥物誌》:“清熱,解毒,散結,止痛,治熱咳及瘰癧大瘡。”

 《雲南中草藥》:“養陰清熱,解毒。治熱病口渴,瘡瘍,毒蛇咬傷,痢疾。”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化痰,排膿消腫,養胃生津。治咽喉發炎,肺熱咳嗽,消渴,乳腺炎。”

土白蘞用法及註意事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8錢;或浸酒。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

 ①《本草經集註》:代赭為使。反烏頭。

 ②《本草經疏》:癰疽已潰者不宜服。

 ③《本經逢原》: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非其所宜。

白蘞和土白蘞的區別

  (壹)白蘞和土白蘞的介紹

  白蘞

 來源:葡萄科植物白蘞 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的塊根。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寒。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品質要求:以肥大、斷面粉紅色、粉性足者為佳。

  土白蘞

 來源:葫蘆科植物馬兒 Zehneria indica (Lour.) Keraudren 的塊根。

 性味功效:味苦、甘,性涼。清熱解毒,袪痰利濕,散結消腫。

 品質要求:以片塊大,切面粉白色,粉性足,人尿樣臭氣明顯者為佳。

  (二)白蘞和土白蘞的圖片

  白蘞

 外皮顏色較深,紅棕色或紅褐色,有縱皺紋、細橫紋或橫長皮孔

 切面顏色白色或淺紅棕色,粉性較差

 氣微

  土白蘞

 外皮顏色較淺,土黃色至棕黃色,光滑或略皺縮

 切面粉白色至黃白色,粉性較強

 具人尿樣臭氣

 評註:白蘞的習用品為土白蘞。土白蘞在香港、廣東等地歷史上習慣作白蘞使用,被收入《廣東中藥誌》。白蘞與土白蘞在來源上相去甚遠,應區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