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摩聯軍在廊坊受阻後,列強計劃發動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5438+05年6月,接替西摩擔任艦隊司令聯席會議主席的俄國海軍中將希爾德布蘭特,召開了幾天的會議,決定在5438+07年6月淩晨奪取大沽炮臺,開辟津沽鐵路,建立入侵天津和北京的灘頭陣地。
侵略軍攻占大沽炮臺是經過精心策劃的。6月15日,300日軍占領塘沽火車站,又有法軍奪取軍糧城,控制了津沽鐵路。16日下午,由英、日、俄、德海軍約1000人組成的突擊隊,在英國海軍中校·克拉達克的指揮下,秘密登陸,埋伏在大沽炮臺後面。8艘各國淺水炮艇和魚雷艇在黃昏時分駛入海河。此外,20多艘戰艦駛到了沙外要塞無法到達的地方。黎明前,盟軍突擊隊在軍艦炮火的掩護下對炮臺發起總攻。
大沽堡有兩三千守軍,英勇抵抗敵人的進攻。6艘敵船被炮火擊傷,日本海軍少校以下的敵軍多被擊斃。但大沽堡的士兵缺乏實戰經驗,彈藥庫完全被敵人炮火摧毀。葉祖珪害怕死亡,向敵人投降了。尤魯以兵力不足和“強固古晉郡”為借口,沒有出兵相助。大沽堡經過六個小時的戰鬥,三分之壹的士兵死亡,於17日早上六點半陷落,通往天津的道路開通。
侵略軍攻占大沽炮臺後,立即占領塘沽、新河等附近村鎮,大肆燒殺搶掠。塘沽曾經是壹個擁有5萬多居民的集鎮,卻被敵人燒殺了3天3夜,變成了壹片廢墟。新河以前是個大村,1,000多戶。在遭到焚燒和搶劫後,居民們逃離了。
外國軍艦在大沽的聚集和盟軍在天津租界的集結,進壹步激發了天津人的鬥誌。6月14日和6月15日,義和團燒毀了倉庫前的教堂、市政廳南面的教堂和望海樓。占領舊龍頭火車站的俄軍鳴槍幹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激起群眾憤怒。義和團首領曹伏天與劉成陽率領的天津父、團聯合進攻車站和紫竹林租界,從海河東西兩面包圍兩地,由此拉開了天津會戰的序幕。他們破壞鐵路,阻擋敵軍出大沽,日夜浴血奮戰。17日,侵略軍攻陷大沽堡的消息傳到天津,聶士誠及其清軍也參加了戰鬥,並向租界開炮。
八國聯軍特遣隊在西摩的指揮下入侵北京,令清統治者非常不安,激起了人民對侵略者的極大憤怒。在清政府的默許下,北京義和團於13年6月從崇文門進入內城,天津義和團比北京更早進入天津。義和團進入京津後,聲勢更大,清政府控制不了局面。大沽失陷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清政府頒布了21的法令,向各國宣戰。義和團前壹天開始和清軍聯合圍攻北京的大使館。
各國海軍占領大沽炮臺後,多次派出援軍,營救被圍困在天津租界的約2100侵略軍,企圖迎擊。438+0年6月265日,義和團和清軍擊退了俄軍和美軍500人的進攻。23日,由俄國的少將·施泰切利率領的俄、英、德、美四國軍隊2000人攻入租界,英美軍隊緊隨其後,人數增至8000余人。西摩聯軍逃回租界後,天津敵軍總數超過654.38+0萬。
盟軍占領天津後,就何時進攻北京爭論不休。英國、日本、美國和其他國家主張盡早開始。沙俄主力正在攻占東北三省,並盡可能推遲進攻北京,討好西方皇太後。從7月底到8月初,盟軍舉行了多次會議。最後,由於英美等國的堅持,8月4日被定為入侵北京的日子。進攻北京的盟軍約2萬人,以日俄最大,日軍8000人,俄軍4800人,英軍3000人,美軍2000多人,法軍400人,意奧軍不到100人。德國沒有參加。由於當時沒有指揮官,所以商定各國指揮官在每天晚上的例會上決定第二天的軍事行動。
盟軍分兩路向北挺進河北省。日本、英國和美國被指定為右翼,沿運河西岸行進,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和奧地利被指定為左翼,沿運河東岸行進。清軍為了阻擋敵人前進,在北倉修築陣地,決堤放水,淹沒了西固和北倉之間的廣大地區,有的地方還埋設了地雷。5日,以日軍為主的盟軍進攻北倉。清軍義和團奮力抵抗,殲滅敵軍400余人,北倉失守。曾擔任聯合兵役官的英國天津衛理公會牧師鮑富禮供認,由於他網羅了壹批漢奸充當特務,為盟軍收集了北倉清軍數量、火炮陣地、戰壕、布雷地點等情報,極大地方便了侵略軍入侵北倉。6日,英、俄、美聯合進攻楊村。清軍戰敗,尤魯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