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明朝美食有哪些

明朝美食有哪些

在官宦菜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以下是我為妳精心整理的明朝美食有哪些,希望妳喜歡。

明朝美食介紹

 據《明大政紀》記載,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工部在京城(南京)建了10座大酒樓,具體經營交給民間的商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用官方的投資來拉動內需。這些酒樓非常豪華,裏邊還設有劇場等 娛樂 場地,有些酒樓裏甚至有水上流動餐位。酒樓的名字也很大氣,有 想象力 ,比如鶴鳴、醉仙、謳歌、鼓腹、來賓、重澤等,後來又加蓋了5座酒樓,***15座,在當年的八月二十三日(農歷)建成,接待四方來客。為了拉動消費,朱元璋又賞錢給文武百官官鈔(相當於現在為了應對危機拉動內需發放的消費券),讓他們到這些酒樓中去消費。有了皇帝和百官的帶領,這些酒樓 自然 生意興隆,?日收十萬錢?。

 明朝的時候船宴已經相當流行了,特別是在江蘇揚州壹代,並在清代進壹步盛行。船宴,以船為設宴場所,美食、美景、美趣結合,別有壹番情趣。那時,杭州西湖、無錫太湖、揚州瘦西湖、南京秦淮河、蘇州野芳浜以及南北大運河等水上風景區,都有專門供應船宴的?沙飛船?(又稱?鐙船?),艄艙有竈,尾隨在遊船後供應酒食。清代沈朝初有首《憶江南》,很好的描寫了船宴之樂:?蘇州好,載酒卷艄船。幾上博山香篆細,筵前水碗五侯鮮,穩坐到山前。?

 可以推論,真正意義上的 旅遊 餐飲應該是從明代開始發展起來的;娛樂與餐飲的結合也是飲食行業的壹大進步。

 因為社會物質的豐富, 文化 的繁榮,到了明代,飲食在民間也逐漸走出了?吃?的局限,成為壹種獨特的娛樂方式。這與宋代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水滸傳中經常記載的還是吃飯,填肚子,酒樓的主要功能還是?吃飯?,而明代,去酒樓更多的是壹種娛樂行為。

 明代飲食的另壹大特點就是很多外來 食材 的出現,大大豐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

 番茄、辣椒、南瓜、地瓜(甘薯)、玉米、大蒜都是在明代傳入中國的,特別是辣椒的傳入,對於中國飲食來說是革命性的。沒有辣椒,今天的川菜、湘菜都無法形成。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的番茄雞蛋湯在明代已經出現。

 在明代的宮廷名菜 菜譜 中,當代發明的就有21道。分別是:燒香菇、蟠龍菜、炙蛤蜊、炒大蝦、田雞腿、筍雞脯、三事、烹火腿、酒糟虷、燒鹿肉、燎肚子、帶凍姜醋魚、生爨牛、花珍珠、烹虎肉、炙泥鰍、酢腐、水母匯、油煎雞、炙鴨、壹撚針、水煠肉。

 其中蟠龍菜現在還是湖北鐘祥縣的名菜,這道菜與明朝的壹位皇帝有關。這就是明代赫赫有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他本是明興獻王朱祐杬的長子,封地就在鐘祥,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子即位,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嫡親堂弟,按?兄終弟及?的規矩,朱厚熜進京做了皇帝。

 由壹個地方諸侯王成為皇帝,自然是?蟠龍升天?,成為?飛龍?了。在赴京登基前,朱厚熜的蒙師給他送行,就有壹道?蟠龍菜?。以瘦豬肉、肥肉膘、鮮魚片、雞蛋清、綠豆幹粉、蔥白、胡椒、食鹽等為原料,將魚肉剁成肉餡,紗布過濾,佐料拌和,蛋皮包裹,然後盤龍造型,入籠蒸制而成。由於這道菜由廚師詹多發明,在當地又被稱為?多菜?,或諧稱為?剁菜?或稱?詹剁粘剁,因為做法是由蛋皮包裹而切成片,又名為?卷切?。

 ?三事?這道菜有必要特別說壹下。它是由海味(海參、鮑魚或魚翅)加上肥母雞、豬蹄筋三種食材混合,加調料,小火慢煨而成。這道菜是現在福建名菜佛跳墻和湖南名菜祖庵魚翅的發源。

 虎肉是壹種特殊的食材,現在已經不可得。據《本草綱目》記載,?(虎肉)味酸無毒,主惡心、嘔吐,益氣力,止多痰,傷人齒。?虎肉的做法也非常特殊,明代宋詡的《宋氏 養生 部》記載的做法是,先用新鮮的泥土溺壹晚,再用鹽腌壹天,洗凈燒熟,再加水,加花椒,煮熟。據說這樣可以去掉酸味。

 油煎雞的做法和現在南方流行的樟茶鴨的做法很類似,應該算作樟茶鴨的起源,做法是先腌制,再用熱油不停的澆在雞上,最後蒸熟。

 水母匯有點像現在的涼拌海蜇,是道涼菜。生爨牛的吃法很像後來的涮火鍋了。

 在烹飪技術上,明代與兩宋相比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更加規範,有燒、蒸、煮、煎、烤、鹵、攤、炸、爆、炒、炙等,查閱明代的史料,我們可以發現至少有28道菜都是用獨立的烹飪方法做成的,比如火燎羊頭、水晶鵝、釀螃蟹、蒸龍肝、炮鳳肚、燒蘆花豬、糟鵝掌、燴通印子魚、煎雞、熬雞、酥雞、鹵烤鴨、攤雞蛋、火熏肉、腌螃蟹、王瓜拌金蝦、肉鲊燉雛雞、臘鵝、羊灌腸、餛飩雞、油炸燒骨、雞煎湯、蒸羊肉、榛松糖粥、鸞羹。

 糟制菜是明代飲食的壹大貢獻,糟即指原料酒糟,又是壹種烹飪手法。糟是熱制冷吃菜的典型,在齊代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這種做法壹年四季都可以做。

 糟菜的具體做法是先用佐料來腌,然後鹵制,文火慢燉至酥爛,再放入糟缸中燜壹日。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糟肉,肉質軟爛,味道鮮美。

明朝的貨幣

 明代以白銀作為法定的流通貨幣,壹般交易大數用銀,小數用錢,白銀和銅錢組成了貨幣主體。但明代初期曾用鈔不用錢,後改為鈔錢兼用,明代基本是壹個皇帝鑄壹種年號錢(亦有幾代未鑄錢),***有十個皇帝鑄過年號錢。因避諱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錢幣統稱通寶,忌用元寶。

 明朝許多的商業資本是在國內的許多商業活動中,壹步步積累起來的。從明史的記敘中,可以看到人們在經營貨幣這種特殊商品時,所獲得的暴利:壹是鑄錢獲暴利,二是販鉛從中得到白銀。在明朝的商品交換中,隨著生產的發展、商品流轉的擴大,貨幣反映的社會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明朝初年,貨幣作為特殊商品,在市場交換中表現的是生產者之間交換勞動的關系,貨幣在中間起著媒介作用。

 明朝的貨幣是白銀,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不是白銀的主要生產國,白銀大量依靠進口。錢莊也於這時出現,並成為獨立的行業。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為 資本主義 萌芽的產生創造了有利條件,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也促進了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但是明朝已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封建統治更加腐朽,經濟的發展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更加尖銳。

明朝的疆域

 《明史?誌第十六》:?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壹萬壹千七百五十裏,南北壹萬零九百四裏。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余裏,南北萬裏。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贄,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屬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

 北方

 明初,多次對蒙古用兵,並在與蒙古邊境壹帶設置四十余個衛所防衛,包括東勝衛、雲川衛、官山衛、全寧衛、老哈河衛等皆為明朝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倫河壹線。永樂以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濟,導致邊境逐漸南移。明中期,隨著蒙古復振,邊境再次內遷,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九邊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為當時農耕區與遊牧區的界線。

 東北

 朱元璋設置遼東都司以經營遼東(今遼寧),永樂年間,招撫女真部落,於1409年設置奴兒幹都司,***轄130多個衛所。1434年廢棄,明朝退守遼東,將東北北部防務交與隸屬明朝的女真部族,至萬歷年間該轄區內衛所增加至384個。晚明,後金逐漸取代了明朝對東北的統治,並進占遼東。東北鄰國高麗及後來的朝鮮王朝,於明初大肆向北擴張領土,通過招諭、剿殺、驅趕女真部落,使本國疆域不斷向北推進,壹直 拓展 到鴨綠江、圖們江兩江流域。1393年,朱元璋放棄了元朝雙城總管府的鐵嶺衛;1403年,朱棣將被李氏朝鮮侵占的建州左衛故地讓與朝鮮;從1416年至1449年,朝鮮強行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的原屬中國領土完全喪失。

 西北

 洪武時期,明朝西北疆界達到今新疆東部哈密地區,並設置壹系列衛所。15世紀後,西北吐魯番與青海蒙古部日益強大。1472年,哈密衛城壹度被吐魯番攻破,衛內遷,後復,1514年再度被並。15世紀後,西北諸衛全部喪失,明朝退守嘉峪關。

 西南

 1382年,明軍平定雲南全境,永樂年間在中南半島設三宣六慰,包括今緬甸、老撾大部及泰國西北部並抵達孟加拉灣,中後期這些地區多被放棄或為周邊國家所並。1406年,明軍進攻安南,南限達到日南州壹帶。次年設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為明朝的壹個行政區,下設十五府、卅六州、兩百余縣。後因當地勢力反抗激烈,1427年明朝罷交趾布政使司,放棄安南。安南再次脫離中國獨立,建立後黎朝。

 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