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將面包桶取出,攪拌棒安上,倒入牛奶,蛋液,淡奶油、糖和鹽,先用筷子輕輕攪勻.(註意:筷子頭不要用力劃桶底及桶壁,以保護不粘的內壁)
(另:剛出廠的轉軸和攪拌棒空洞內側會被塗抹上潤滑油防銹,除了清洗幹凈擦幹
後抹上食用油,最好第壹次少打壹點兒面團把殘余機油吸凈,以後就不會有黑油出
現了)
2
倒入面粉和酵母,酵母最後放。
3
將面包桶放進面包機卡好。(裝卸面包桶的方法說明書裏都有)
4
選擇“和面”程序,20分鐘,開始!
(系統默認1000克容量選擇,我沒調整,覺得這樣馬力會大些,攪拌力度大)
5
等差不多成團後,我們可以用橡皮刮刀或刮板刮壹下角落的殘留,加快混合。
6
壹個“和面”程序完成後,面團的狀態還不夠,所以還要再次啟動壹個“和面”程序。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面包機揉面時間長,會生熱升高面團的溫度,如果蓋著蓋子會
讓面團濕黏影響面筋,所以,我是全程敞開蓋子的。而且,不適合有暖氣的屋子,
我家廚房是沒暖氣的。如果是夏天,雞蛋牛奶最好用冰箱裏剛取出的)
7
40分鐘過去,兩個“和面”程序完成,用手檢測壹下,面筋已經擴展,可以加黃油了
8
扔進提前軟化的黃油,再次選擇壹個“和面”程序。
9
第三個“和面”程序結束,吐司的面團也揉好了,取出來檢驗壹下,可以撐開不容易破裂的大片薄膜。
10
將面團取出收圓後放進面包桶,基礎發酵。(把面包機蓋上蓋子,拔下電源,放在溫暖處慢慢發酵,正常室溫就行,因為面包的第壹次發酵溫度在28度左右)
11
發酵至插入食指取出後凹洞不反彈不下陷,取出,按壓排氣,分割三等份。
12
取壹份,均勻搟開。
(這次面團的狀態很松弛,所以我沒進行滾圓和中間發酵,直接就搟了)
13
三折
14
轉90度後再次均勻搟開。
15
由上而下緊密卷起。
16
三個都做好,並排放入面包桶。(攪拌刀需要取出來)
17
用面包機的酸奶程序進行第二次發酵,時間為50分鐘左右,最後發酵至接近面包桶六七分滿,在表面刷上蛋液,撒上芝麻。
(這個份量做出來的成品中間峰接近模具的頂部,兩側稍矮)
18
選擇“烘烤”程序,把面包桶裝入面包機內,時間設定為50分鐘,顏色選擇中等。(我這個吐司外皮顏色略深,應該選“淺色”會更好壹些)
19
這是烤了15分鐘以後,中間的那壹峰幾乎漲到滿模。
20
超級柔軟的山形吐司出爐。
END
註意事項
面包機做面包方法經驗總結:
揉面壹定要到位。壹定要選擇3個和面程序,即需要60鐘的和面時間,這樣才能將面團揉到完全擴展階段,和步驟1那樣,拉出薄薄的膜最好,這樣做出來的面包比較松軟,口感比較好。
發酵時要掌握好溫度。第壹次發酵的溫度,壹般正常的室溫即可,如果室溫較低,建議放到溫暖處,面團第壹次的發酵所需溫度為28℃—29℃。在面團整形完的第二發酵,選擇面包機的酸奶程序就可以,因為面包機酸奶程序的溫度,與面團第二次發酵所需的溫度差不多,溫度為38℃左右。面團的發酵時間,不是固定的,主要視的發酵情況而定,發酵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在面包桶內灑壹些水,增加濕度。
烘烤要把握住火候。面包的烘烤也是做面包的重要環節,烘烤時間壹定要控制好,我做這個吐司的實際烘烤時間是45分鐘,顏色選擇的中等顏色。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喜歡吃酥壹點,可以延長烘烤時間,顏色選擇深。同樣想吃松軟壹點的可以把時間設置短壹點,選擇淺顏色,但不能低於35分鐘。
面包的儲存與食用。面包在剛出爐時,因為仍處高溫狀態,這時面包的酵母並還沒有完全消失,若在此食用面包,會將有害的致癌物食入。出爐後,當面包的中心溫度降至40度以下冷卻後才可以吃,因為此時酵母作用才會停止,面包中的二氧化碳已充分排出面包壹般室溫儲藏即可。面包之所以會發幹、發硬、掉渣兒,是因為裏面的澱粉發生了老化。研究表明,在較低溫度下保存時,面包的硬化速度快;在較高溫度下保存,面包的硬化速度慢;超過35℃,則會影響面包的顏色及香味。所以,21℃—35℃是最適合面包的保存溫度,而冰箱的冷藏室溫度大約為2℃—6℃,會加速面包的老化。
原材料的選擇及面粉與液體的比例。面粉壹定要使用高筋面粉,中低級面粉高溫土司孔不定型,有凹陷回縮現象,酵母壹定要使用即發酵母,普通酵母發酵時間長要3個小時以上,面包機的發酵在2小時內完成。添加果料時砂糖要融化使用,以便保護塗層。面粉和液體的比例為3:1,參考標準為,和好面之後成為光滑的面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