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山斑魚的養殖技術

山斑魚的養殖技術

山斑魚又名花星魚,七星魚,秤星魚,中公魚,學名月鱧。山斑魚適應性強,便於養殖,可砌池亦可魚塘養殖。根據實驗總結:山斑魚養殖必須註意以下幾個環節。 1、要待清塘藥物的藥效完全消失後方可放魚下塘。

2、放魚同時,裝魚苗容器的水溫與魚塘水溫的溫差不應超過3攝氏度,如溫差太大,應予調節水溫後後才放魚苗下塘。

3、魚塘苗應在池塘上風處投放,用手撥水面後把裝魚苗的容器傾斜於水中,緩慢地將魚苗倒入水中。 (1)癥狀:發病初期,病魚停食,體色發黑,群集在池角。嚴重時在水中竄遊,急劇掙紮或旋轉狂遊後下沈池底死亡。此病原尚未清楚。

(2)危害和流行情況:該病多見於體長4厘米之前的當年魚苗,流行季節為3—7月,4—5月大流行。此病發病迅速,傳染快,發病、死亡率在90%以上,是月鱧苗種階段危害性最大的暴發性魚病。

(3)防治方法:目前尚無治療方法。主要采用以下預防措施:

A.養魚設施和工具要嚴格消毒。投餵的活餌料也要消毒後再投餵。不從發病的養殖場運進魚卵和魚苗”。

B.換水時,註水不可太急;水溫溫差不得大於士2℃。每次換水後要及時潑灑二氧化氯,使池水成5PPM。或者以0.4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潑灑。或者用生石灰化水潑灑,使池水ph值在7—8。 (1)癥狀:體表斑塊狀充血,鱗片脫落,以後真皮組織發生潰瘍,潰爛處開始呈紅色,以後壞死變白。嚴重時可爛到肌肉或骨路,尾部潰爛腐掉。體表各處都可發生,嚴重時遍及全身。

(2)危害和流行情況:此病多見於體長4厘米以上的魚種和成魚、全年均可發生。發病後自身傳染性大,其交叉感染也比較嚴重。此病傳染快,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在50%以上,故有“紅色瘟疫”之稱。在魚體損傷、養殖密度過高、水質惡化或水溫變化大等不良條件易引發此病。

(3)防治方法:

A.以5壹10PPM二氧化氯或0.3PPM百毒凈化水後全池潑灑,若病情嚴重,隔二天後再潑灑壹次。當水質惡化時,可增潑10PPM的水凈劑。

B.全池潑灑呋喃唑酮使池水成0.5壹1PPM濃度。 (1)癥狀:病魚被車輪蟲大量寄生後,不吃食,體色 變黑且消瘦,粘液增多,體表形成壹層白膜。在池中離群獨遊,經常旋轉,最終因衰竭而死亡。對月鱧菌種危 害較大。該病原體肉眼不可見,鏡檢則非常明顯。

(2)防治方法:

A.用0.7PPM硫酸銅全池潑灑。

B.用0.5PPM硫酸銅與0.2PPM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

C.用苦楝樹葉煎汁潑灑,使池水成30—45PPA濃度。 (1)癥狀:病魚身體發黑,腹部脹大,體表無傷口有時肛門紅腫。解剖可見腎臟充血、腫大、潰爛,擠壓腹部有腥臭的濃液流出。發病池的魚種喜群集在池角處。

(2)危害和流行情況:本病流行季節壹般在5—9月份,發病水溫為15—40℃,最適水溫為25—30℃。多見於魚苗魚種階段。病魚死亡率在30—60%。長期投餵水蚯蚓的魚池易發此病。

(3)防治方法:

A.用0.3PPM百毒凈或2—5PPM士黴素或10—20PPM氯黴素或0.2壹0.5PPM呋喃唑酮全池撥灑。病情嚴重時,可連潑2天。

B.每天每公斤魚加氯黴素30—50克到餌料中,餵5天。

C.每公斤餌料中加入2—3克氟哌酸和20克光合細菌,連餵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