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裏所選的菜館只有兩個標準,壹是好吃,二是有特色。
許多做過功課的人來到南京會直接奔著韓復興的鹽水鴨去,雖然很多外地人並不知道韓復興是什麽,也不知道鹽水鴨是什麽。這樣的後果是到了大名鼎鼎的韓復興之後才發現,韓復興原來是壹家只做外賣的店鋪。
這裏的鹽水鴨和街頭的鹽水鴨相比,有幾個不同。壹是皮肉更嫩。
二是許多店家愛吃肥鴨,求壹個肥而不膩。但韓復興選的是偏瘦的鴨子,緊實酥爛。
三是味道上,有些不講究的做鹽水鴨會做得很鹹,韓復興的鹽水鴨並不很鹹,而是突出壹股清香。除了鹽水鴨,韓復興的其他東西也都值得壹試,吃不下壹整只鴨子,斬個鴨腿也是不錯的選擇。
他家的鴨油燒餅也很有名,香脆酥脆之類的話不必多說,鴨油濃郁是最大的特色,不過鴨油的氣味缺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認為這是鴨子的臊氣人的就不必吃了。
南京的鹽水鴨大致可以簡單地分為兩檔,韓復興壹檔,其他鹽水鴨另壹檔。
韓復興-中山北路105號(樂業村對面)
如果硬要在韓復興和其他鹽水鴨之間塞壹個第二名,倒不妨把金陵飯店梅苑餐廳的鹽水鴨塞進去。
但壹來梅苑餐廳的鹽水鴨太貴了,就吃東西而言性價比太差,二來金陵飯店是所以是金陵飯店,不在於壹道鹽水鴨,鹽水鴨對於金陵飯店和鹽水鴨對於韓復興的意義截然不同,雖然也上過電視,能講出光怪陸離的歷史和工藝,我始終不覺得觥籌交錯、指點江山之間,我吃到的鹽水鴨能像電視裏那麽用心。
總之這盤鴨子離大眾遙遠了壹些,便不值得推薦。
至於真空包裝的桂花鴨,我壹直以為任何美味進了真空是對於精心選料、烹調技藝的侮辱,這種儲存方法既體現不出廚藝的精湛和選料的考究,精湛的廚藝和考究的材料也不屑於委身於禮盒之中,所以如果路途不遠就去韓復興切幾只鹽水鴨帶回去吧,真空禮盒裏的鹽水鴨只會讓妳的家人對南京的印象變得糟糕。
(看似簡單卻美味無窮的鹽水鴨)
在夫子廟尋找這家人滿為患的店非常容易,走進蓮湖糕團店,會發現滿屋子的人都在捧著壹碗黑乎乎的東西喝得起勁,這便是蓮湖糕團店的赤豆元宵了。
蓮湖糕團店-貢院西街26號(近夫子廟景區步行街)
這碗元宵色澤烏黑,口感濃稠粘糯,小火慢燉將所有食材的外形化解,逼出所有的味道,任他們互相擁抱融合。
紅豆被細細地磨成了沒有脾氣的末,釋放出清香,而在這香味之中又蘊含著桂花的香氣,才品出了桂花的香氣,又嚼出了燉得柔軟的蓮子的清甜微苦,方吃出蓮子的滋味,又觸到稀爛的紅棗的香甜,所有這些味道都在白糖的甜味上鋪陳開來,甘甜清香、軟糯細膩,這壹切,卻都隱藏在其貌不揚的黑之中。品完赤豆元宵之後回頭再看它,便不敢小瞧這黑乎乎的甜品,只覺得自己捧著喝下的,是壹碗黑夜中的璀璨星空。
(滿屋子的人都捧著壹碗黑乎乎的東西)
糕團店裏也賣其他糕團、糕餅、糕點,不只是制作技藝的問題還是現代人的口味,我覺得都不是美食,它們的水平不會超過任何妳在家門口吃到的,糕點的滋味顯得莫名其妙,絕無驚喜,也許這些東西和我這種吃慣了西點的壹代人不在同壹個頻道,還不如麥當勞的派更合我的口味。
芳婆糕團店-王府大街50號(近石鼓路)
相比別的店家往往只有壹兩道菜是值得推薦的,芳婆糕團店體現出了壹種美妙均衡,雖然沒有好到逆天的食物,但它的每壹樣東西都不錯,單單拎出誰來講都不公平,但把它們都講了又不現實,我只能說它家的酒釀元宵、 老鹵蛋、糖芋苗、酸辣湯、 麻團、 赤豆元宵、 肉粽、 糯米藕、南瓜餅、 赤豆酒釀元宵、板栗肉粽、肉麻團都的確不錯,只要妳不是嚴苛的美食家,是不至於從中挑出毛病的,如果願意都嘗試壹些傳統甜品的人不妨去這壹家試試。而且它的食品非常便宜,即便有些不合口味的問題,看到這麽高的性價比,心情也不忍心變壞。
如果非要所和它同樣火爆的蓮湖糕團店最大的區別何在,我要說是窗口操著南京話的,真正的大媽。手腳麻利,說話靈活,給人壹種親切感,不由自主地猜測,哪壹個是真正的芳婆呢?
這或許就是所有國營老字號都缺乏的壹股人情味吧。
南京大牌檔-湖南路獅子橋2號湖南路步行街內
如果壹生只聽壹部音樂劇,那就聽《歌劇魅影》。
如果來南京只能吃壹頓飯,就吃南京大牌檔。
菜品是各式各樣的南京小吃和本地菜,雖說他家做的獅子頭挺好吃,但再好好不過對面專做獅子頭的獅王府。雖說他家的燒鴨包很好吃,但有人受不了鴨子氣味,避之不及。
雖說它家的古法糖芋苗很好吃,但甜品再好,好不過上面推薦的兩家糕團店。外地客人來了南京總要被帶來這裏,但南京人卻不會常常去吃,品類多而全,樣樣都精卻樣樣做不到冠絕壹城,是這裏的尷尬之處。
走進南京大牌檔,便恍如隔世,穿越時空。這裏進門有長袍馬褂的老先生迎賓領座,戲臺上有評彈上演。
屋裏大樹參天,有鳥籠只覺賞心悅目,樓上有雅座木閣,掛燈籠顯得紅紅火火。這裏的八仙桌、長凳、地磚、碗筷無壹不是當年風情,體現著做戲做足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