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紫蘇
學名:紫蘇果實(Linn。)布裏特;
別名:蘇、肉桂、香菜、紫蘇、芫荽、、紅勾蘇、紅蘇、黑蘇、紫蘇、綠蘇、雞蘇、、臭蘇、野蘇、、紫蘇、假紫蘇、升麻、野麻、聾。
藥材名稱:紫蘇(紫色)為種子,紫蘇(紫色)為葉,紫蘇(紫色)為莖,紫蘇(紫色)為頭。
壹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莖高0.3-2米,綠色或紫色,鈍四棱形,有四條溝,密被長柔毛。
葉寬卵圓形或圓形,長7-13cm,寬4.5-10cm,先端短或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粗鋸齒,基部以上為膜質或草質,兩側綠色或紫色,或下側僅紫色,上側蓬松,下部有7-8對側脈。葉柄長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長柔毛。
2花聚傘花序,形成頂生和腋生總狀花序,長1.5-15厘米,密被長柔毛,偏向壹側;苞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寬約4毫米,先端短尖,外面有紅棕色腺點,無毛,膜質邊緣;花梗長1.5毫米,密被柔毛。
萼鐘形,10脈,長約3毫米,直,下部具長柔毛,具黃色腺點,內喉具柔毛環,結果長至1.1厘米,扁平或下垂,基部膨大,萼檐二唇形,上唇寬,三齒,中齒小。
花冠白色至紫紅色,長3-4毫米,外面稍被微柔毛,下唇基部向內稍被微柔毛,冠管短,長2-2.5毫米,喉斜鐘形,近二唇形,上唇稍缺,下唇3裂,中葉較大,側裂片與上唇相似。
雄蕊4,幾乎不突出,前面的壹對稍長,離生,著生於喉,花絲平,花藥2室,子房室平行,然後稍分叉或極度分叉。花柱先端等於2裂。圓盤的正面是手指形的。
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直徑約65438±0.5毫米,網狀。
花期8月-165438+10月,果期8月-65438+2月。
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不丹,印度,印度支那半島,南到印度尼西亞(爪哇),東到日本和朝鮮。
這植株在中國廣泛栽培,並且用於藥和香水。藥用部分以莖、葉、種子為主,葉發汗、止咳、芳香利尿劑,有鎮痛、鎮靜、解毒作用,對治療魚、蟹中毒引起的感冒、腹痛、嘔吐有效;梗有寧氣安胎的作用;紫能止咳、祛痰、平喘、散精神遲鈍。
葉子也可以食用,和肉壹起煮可以增加後者的風味。
從種子中榨出的油,稱為紫蘇油,可食用,並具有工業用防腐作用。
這種植物變異很大。在我國古籍中,稱之為紫蘇,紫蘇稱為紫蘇。然而,根據現代分類學家E. D .梅裏爾的觀點,它們屬於同壹種植物,它們的變異只是從栽培開始的。
紫蘇和白蘇除了葉子的顏色不同之外,其他都是不同的,即白蘇的花通常是白色的,白蘇的花通常是粉紅色到紫色的,白蘇的被毛通常略密(有時也有例外),花萼略大,香氣略次於白蘇,但差別很細微,所以兩者結合。
二、野生紫蘇:
學名:紫蘇。紫癜場景;
紫蘇。var。紫花地丁;
別名:白絲草、紅香菜、蚊草、文蛤樹、紫草、臭草、香菜、野香絲、野豬稀、綠葉紫蘇、紫蘇、馬謖、蘇健。
該變種與原變種(紫蘇)的不同之處在於:
莖被短柔毛。
葉小,橢圓形,長4.5-7.5厘米,寬2.8-5厘米,兩面被短柔毛。
小堅果小,土黃色,直徑1-1.5毫米..
果萼小,長4-5.5毫米,下部被微柔毛,具腺點。
山西、河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福建、臺灣省、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生於山路旁,村莊附近的荒地,或在房子旁邊栽培。日本也有。
可用於醫藥和食品。
(摘自《中國植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