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插艾葉戴香囊是什麽意思?
端午節插艾葉的寓意:
民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門上插艾草、菖蒲,做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仁、艾虎。它們戴在身上,驅趕貧瘠的土地。還有吃五毒餅的習俗,象征防小人、健健康康的好兆頭。
端午節佩戴香包的寓意:
相傳,佩戴香囊的目的,壹方面象征著屈原的節操將永遠芳香持久;另壹方面可以起到驅疫避疫強身的作用。
端午節戴香包習俗的由來
追溯香囊的起源,早在先秦時期,婦女就在頭上佩戴由五根線制成的飾物。南北朝時發展為香囊,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滿香料的香丸。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黃、艾葉、熏草等。,而且它們的功能在古代就被神化了,就像《眾神之書》裏哪咤的紅肚皮,有除惡務盡的功效。
在端午節的所有習俗中,沒有什麽比制作和佩戴香囊更美麗和溫暖的了。以前醫藥水平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把具有殺菌作用的雄黃、艾草、菖蒲磨成粉末,用布包起來放在胸前,夏天用它散發的氣味來驅蚊。同時,做香包是女紅的事,很多女生都是為了對的人做的。
端午節掛艾蒿的由來
端午節掛艾鬼是壹個很重要的習俗,也是端午節活動的重要內容之壹。農歷五月初五,天壹亮,人們就成群結隊地去野外早早地采集艾蒿桿,帶回家掛在門上。這種習俗被稱為“種植艾蒿”。最早記載插掛艾鬼習俗的是六朝人所著《荊楚紀年》:“荊楚人取五月五日,踏百草,以艾為人(形),門上掛毒氣。”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在端午節的早晨,人們習慣用剛采摘的艾葉浸泡的水洗臉、手和身體。據說用艾葉洗臉、手和身體不會引起蚊蟲叮咬。在其他地方,人們把艾葉放在太陽穴裏。艾葉也可以添加到食物中。在古代浙江,清明時節吃粽子,有些地方包的艾葉粽子是用嫩艾葉汁和糯米做成的,清香,可以幫助消化。有壹種著名的法國葡萄酒叫“味美思”,它的主要香料是艾蒿的汁液。酒香酸甜苦辣,有些外國人習慣在吃飯前喝壹杯作為開胃酒,以刺激食欲。
端午節香包可以放什麽辟邪保平安?
1,艾葉
發現用鮮艾葉熏制可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B、大腸桿菌等細菌。此外,艾葉還具有調氣血、散寒濕、溫經止血的功效。
2.菖蒲
葉含揮發性芳香油,可提神醒腦,開竅醒神,健脾止瀉,殺蟲殺菌。外用可驅菌殺蟲,內服有清涼、健胃、祛風、提神的功效。
3.香茅
有檸檬的清香,全草所含的揮發油為香茅油,能祛風除濕,散寒解表,還能防蟲防咬。
4.雄黃
祛濕祛風,殺蟲解毒。發現這種產品含有砷。如果喝雄黃酒相當於吃砒霜,就要慎重飲用。
5、柚子葉
它是蕓香科植物葡萄柚的葉子。其中所含的揮發油有橘子皮的味道,可防治風頭痛。
6.白芷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用艾葉、蒼術、白芷等中草藥在室內煨制,具有清除汙物、消毒、凈化空氣、驅蚊的作用,對凈化生活環境有壹定的作用。
7.青蒿
全株有香味,所含揮發油占全株的0.3 ~ 0.5%。主要成分有案油精、樟腦等。青蒿素可從全草中提取,可清熱解毒,抑制細菌生長。
8.龍舟花
這些花因端午節時龍舟頭戴的紅花而得名。這種草性涼,有清熱涼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