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來源
藥材來源: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和動物礦物名稱:廣藿香。[薄荷卡布林布蘭科]
收獲與貯藏:水田6-8月收獲,坡地8-165438+10月收獲。選擇晴天,連根拔起,清除須根和泥沙。也可以分階段收獲過夜根,種植後3-6個月收獲側枝,然後每5-6個月割1次,2-3年後更新。也可以在收獲期把離地2-4節的枝條和主稈剪掉,讓枝葉在基部生長。第二個收獲期按此法進行,2-3年後再續。廣藿香采收後,在太陽下攤曬幾個小時,等到葉子枯萎時,再層層疊放,蓋上稻草,用木板壓壹夜,使其發汗,使枝葉變黃,第二天再攤曬,再堆壹夜,再攤曬,直到完全幹透。
壹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老莖外部直立,分枝,有毛,木栓質。葉對生;葉柄長2-4cm,揉搓時有淡淡的特異香氣;葉片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7-10cm,寬4-5-7.5cm,先端短或鈍,基部寬而鈍或楔形略不對稱,葉緣有不規則粗糙鈍齒,兩面有毛,下部密,葉脈下凸,部分紫紅色。沒有葉脈的葉肉部分在上面稍微凸起,所以葉面凹凸不平。聚傘花序密集,基部有時不連續,形成頂生和腋生穗狀花序,長2-6cm,直徑1-1.5cm,總花梗;苞片約13mm;龍;花萼管狀;花冠筒伸出花萼,邊緣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緣;雄蕊4,懸垂,花絲染色。四月開花。中國人很少開花。(圖1)
生境分布栽培於福建、臺灣省、廣東、海南、廣西。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如菲律賓。
培養
生物學特性喜歡高溫潮濕的氣候,年平均氣溫24-25℃最適合生長。當溫度上升到17℃以下時,植株生長緩慢,植株能承受0℃的短時低溫。雨量要充沛,分布均勻,要求年降雨量為1600-2400 mm,我喜歡陽光,但苗期和初植期壹定要適度遮蔭,等新根新葉長出來就把遮蔭去掉。遇到臺風,枝葉很容易折斷。適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上種植。
栽培技術為扡插繁殖,生產采用直插法和扡插苗移栽法。直插法:宜選擇溫暖多雨的季節,如海南省,壹般在9-65438+10月,選擇生長旺盛、節粗密的植株,生長期為4-5個月。取中間莖的側枝,長20-30cm,有6-7個節,下部3-4個節用褐木塞住,用手輕輕折下。壹般從莖基逐層取苗,每15-20天1次。摘下的幼苗應該放在陰涼處,和種子壹起種植。扡插育苗:即將新鮮枝條插入苗床,生根後移栽到田間。其方法和時間與直插法相同。樹枝插入苗床後,早上要搭起遮蔭棚,晚上要蓋好。在冬天,它們應該被日夜放置以防止霜凍。每天早晚水1次。插入後約10d。稀釋的人糞可塗抹3-4次,20天後可摘掉遮蔭,可種植1個月。種植應在溫暖濕潤的季節進行,4月上旬在廣州郊區,3-5月在湛江地區,8-9月在四川,7-8月和9-165438+10月在海南;壹般將3/5的苗木斜插入土中,覆土壓實,以50cm×40cm的行距種植成三角形,種植後立即澆水,覆草遮蔭。
田間管理成功後要定期除草松土。種植後半個月可以除草1次,以後每個月除草1次。中耕除草後,配合施肥,以施氮肥為主。壹般在種植後1個月新芽新葉長出時進行追肥1次,之後每隔20-30天施肥1次,直至收獲前1個月。前期使用較多的是人糞便和草木灰,後期主要使用硫酸銨。在幹燥的季節多施肥和澆水。要註意排灌,保持田間壹定的濕度。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可及時排水,病株可挖起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水;還有細菌角斑病等等。地老虎可人工捕殺或毒餌引誘(將麥麩翻炒,用90%結晶敵百蟲30倍液止潮)。此外,還有鼴鼠、紅蜘蛛等。
性格;角色;字母
性狀鑒別全株長30-60cm,分枝多,分枝略曲折。莖為鈍方柱,直徑約2-7mm,節間長3-13 cm。外皮為灰褐色、灰黃或紅褐色;脆,易斷,斷面中央有髓;基部的老莖是圓柱形的。直徑1-1.2cm,棕色軟木塞。葉子對生,皺縮成壹團。展平後的葉片呈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9厘米,寬3-7厘米。兩邊都長滿了灰毛;頂端短或鈍,基部楔形或鈍,邊緣有大小不規則的鈍齒;葉柄長2-4厘米,被柔毛。氣味獨特,葉子微苦。
葉子多,香氣濃的更好。
莖縱切面顯微鑒定:表皮為1排細胞,排列不規則,無腺毛,有1-5個細胞;表皮下有3-5排木栓細胞。皮質外緣為4-10排厚角質細胞,內緣為薄壁細胞,細胞間隙大,間質腺毛。腺頭單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長75-195μm,含黃色至黃綠色揮發油,柄短,1-2細胞,多與皮層細胞相連,薄壁細胞也含草酸鈣針狀晶體,長約15μm。中柱鞘纖維成束。韌皮部狹窄。木質部四角發達,由導管、木材薄壁細胞和木材纖維組成,均為木質化。髓細胞輕度木質化,含有草酸鈣針狀晶體和片狀晶體,以及罕見的粉末顆粒。
粉末特征:淺褐色,1非腺毛1-8細胞,頂端直或彎,長97-590μm,壁上有棘狀突起,部分細胞含黃褐色物質,部分細胞基部含小針。2.腺鱗頭部有8個細胞,直徑37-70 μm;單細胞的柄,非常短。3.間隙腺毛存在於葉肉或莖薄壁組織的細胞間隙中,頭部單細胞不規則,囊狀,直徑13-50μ m,長23-43μm,內含金黃色物質;莖較短,有1-2個細胞。4.腺毛頭部2細胞甚至單細胞;柄1-3細胞,很短。草酸鈣針狀晶體細小,散在葉肉、莖薄壁細胞或纖維中,長度3-27 μ m,6片葉表皮細胞不規則,氣孔為直軸。7柱鞘纖維單個或成束散布,淡黃色或黃綠色,長梭形,直徑11-37μm,木質化,具稀疏的紋孔,部分可見分區。大部分細胞含有黃褐色物質,偶爾有細粒晶體。8木纖維束,直徑13-35μm,木壁,坑,斜裂紋,坑,網,線,環。十髓中的薄壁細胞較大,有紋孔,有的含有細小的針狀晶體。
莖葉揮發油中含有廣藿香醇(365,438+0.86%)、塞舌爾烯(9.85%)、α-愈創木烯(8.82%)、ξ-愈創木烯(ξ-愈創木烯,α。α-廣藿香烯(α-廣藿香烯8.48%)、β-廣藿香烯(β-廣藿香烯6.91%)、廣藿香酮3.80% [1]、β-愈創木烯、β。
12-二醇)[3].地上部分含有揮發性小分子成分:乙酸甲酯(乙酸甲酯)、3-甲基丁酮(3-甲基丁酮)、3-甲基甲基乙烯基酮(3-甲基-3-丁烯酮)[4],黃酮類成分:廣藿香黃酮醇、商陸黃素(ombuin)和芹菜素。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和芹菜素-7-O-β-D-(6-p-香豆酰)-葡萄糖苷[芹菜素-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廣藿香長期對白色珍珠菌、新型隱球菌、黑根黴等真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A [1]等細菌也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廣藿香葉鮮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生長也有壹定的抑制作用[2]。其鮮汁滴劑(4滴/次,每日3次)可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實驗性豚鼠外耳炎[3]。廣藿香酮能抑制青黴等黴菌的生長,可用於口服液的防腐[4]。
2.抗供鈣作用廣藿香水提取物對高鉀引起的離體豚鼠結腸帶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鈣拮抗作用,在3×10-4g/ml時抑制率為17%,在30×10-4g/ml時抑制率為91%。廣藿香醇為有效成分,其鈣拮抗的拮抗參數(PA2)值為5.95,IC50為4.7× 10-5 mol/L,廣藿香醇對Ca2+引起的大鼠主動脈條收縮有劑量依賴性的拮抗作用,這也與維拉帕米同心[5]。
區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揮發油1滴,加氯仿0.5ml,加5%溴的氯仿溶液數滴。廣藿香的顏色是先染後綠。海南的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是先有顏色,再有紫色。
(2)取本品揮發油65438±0滴,加苯0.5ml,加少量5%醋酸銅溶液,充分混勻,分層放置,吸取上層苯溶液,滴於載玻片上。苯揮發後,向殘渣中加入1-2滴乙醇,靜置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石牌廣藿香中可見許多藍色針狀晶體。海南廣藿香中可見少量灰藍色晶體和綠色無定形物質。
(3)薄層色譜法取揮發油0.5ml,用乙酸乙酯稀釋5ml作為供試品溶液,以廣藿香酮和廣藿香醇為對照。點樣於同壹矽膠G片上,用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 5: 0.2)展開,取出,晾幹,噴5%氯化鐵乙酸溶液,然後在105℃;加熱顯色。在供試品色譜中,在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斑點。
加工去除殘根和雜質,先搖葉,過篩,放葉;將莖洗凈,充分濕潤,切成段,曬幹,然後與葉子混合。
性質辛辣;性冷淡
經絡、脾經;胃;肺經
功能主要用於治療芳香化濕;和胃止嘔;祛暑解表。胃脘脹滿,濕阻中焦;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外感暑濕引起的寒熱頭痛;濕溫初起發熱嗜睡;胸痛和惡心;鼻子深;手足癬
內服用法用量:煎湯,5-10g,鮮用壹倍,不宜久服;或者放入藥丸粉末中。外用:適量,用湯劑沖服,或浸泡患處;或者打磨修整。
註意陰虛的人。
臨床應用可用於濕濁阻絡、院內惡心嘔吐、暑濕乏力、胸悶、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頭痛。
《中華本草》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