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壹個節氣,而且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春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下面我們就壹起來看壹看立春吃什麽傳統食物吧!
春卷
除了春餅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壹種節慶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壹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卷的過渡類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卷的名稱。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壹風俗傳到唐、宋、金、元。
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寧津壹帶用蔥、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壹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搟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調鼎集》壹書中曾記載了春餅的制法:?搟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現在的春餅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面醬、卷羊角蔥食用,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裏吃。
蘿蔔
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壹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後,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蔔,如明代劉若愚《酌中誌?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為什麽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後,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以讓身體順應天時。蘇東坡有詩雲:?蘆菔根尚含曉露,秋來霜雪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李時珍對蘿蔔更是贊譽有加,認為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蘿蔔還有祛痰、通氣、止咳等藥用價值。這或許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時吃蘿蔔的本來用意吧。
現在,吃春餅、春盤之俗已很少見,壹般吃餃子和面條,謂之?迎春餃子打春面?。立春日,還有不少習俗。在魯北和魯西壹帶,立春這天,母親會用彩色碎布頭縫制成?春公雞?、?春娃娃?等小玩具,送給孩子作為節日禮物。在滕州、惠民等地,凡是沒有種牛痘的兒童,春公雞的嘴上還要叼壹串黃豆粒,幾歲叼幾粒,意為雞吃豆,可吃掉天花、麻疹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