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農村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如何?

農村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如何?

北流市民樂鎮85歲的陳阿婆像往常壹樣拿起鋤頭、掃帚等工具,開始義務為全鎮清掃街道、清除隔離帶雜草。她做這種工作已經20多年了。記者前來采訪時,她不知所措,說自己只是為大家做點好事,沒什麽大不了的,然後就匆匆消失在人群中。陳阿婆的壹個媳婦告訴記者,老人早年與丈夫離婚,因種種原因獨居,性格逐漸孤僻。家裏人要給她帶點吃的用的,還得由她的好姐姐蔡阿姨轉交。蔡阿姨說,陳阿婆的精神受到了刺激,所以她把做好事的義務作為自己的精神寄托。

我弄清了這位老人20多年來自願為鎮上做好事的原因,但記者的心是沈重的。老人的故事反映了壹個值得關註的問題——誰來撫慰農村老人的孤獨感,為他們做好“精神贍養”?

與城市老人相比,農村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更令人擔憂。記者查閱大量資料發現,在農村,很多老人的精神需求很難得到滿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數村民註重對老人的物質支持,很難照顧到老人的精神需求;工業化的發展導致了大家庭的解體。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幾代同堂是夢想,兒孫難繞膝。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子女無法照顧的老人越來越多,“精神贍養”更是不可能。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點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是什麽?讓我們來看看。1,感覺喪失首先是視覺,四五十歲以後開始衰老,然後聽覺、嗅覺、味覺、痛覺、觸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壹般智力低下在20-40歲智力達到頂峰後逐漸下降。智力下降的速度因人而異,壹般在60歲以後明顯下降。老年人智力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受教育程度、壹些生活經歷、生活和家庭環境等。3、記憶力減退記憶力減退通常先出現,對遙遠的事情記憶好,對最近的事情記憶不好,學習新事物比年輕人困難。由於記憶力減退,老年人的定向能力經常出現障礙。

4.老年人群的情緒變化,情緒變化差異很大,需要根據個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護理。5、老年人的性格變化壹般認為,進入老年後,有些人過分註重自身的功能,自尊心強,固執、易激動,對外界環境有壹定的冷漠,缺乏興趣,生活單調刻板,往往不願意改變過去有害健康的舊習慣,不容易適應新環境。6.老年人的行為變化由於大腦皮層的控制減弱,老年人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如偏執、依賴、易激動等。

三,農村老年人的醫療現狀

據調查,近70%的農村老人在感到身體不適時會立即就醫。這說明大部分農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識有所增強,但仍有三成以上的農村老年人在身體不適時選擇就醫。除了少部分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的,不需要找醫生。他們大多家裏窮,現在醫藥費高,看不起病。近80%的農村老人平時在村裏看病,15.8%的農村老人平時在鄉鎮衛生院看病。可見,村鄉衛生院的醫生肩負著大部分農村老人平時看病的重任。而近三成的農村老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差或者很差,村裏醫生少,好醫生少。大量沒有受過教育甚至培訓的人充斥著農村衛生人員,農村老年人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