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國古代如何防治職業病危害?

中國古代如何防治職業病危害?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對壹些職業病危害己有壹定的認識,同時也積累了壹些簡單的防治經驗。古代許多史籍中也多有記載,如北宋時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論述了四川巖鹽深井開采所發的鹵氣和天然氣中毒死亡事故及除毒方法。孔平仲在《談苑》中記述了銀匠,慢性汞中毒癥狀及采石人?石末傷肺,肺焦多死?的塵肺現象。

明清時,隨著礦冶、紡織、印染等手工業的發達,各種職業病逐漸增多,己引起了人們的往意。而醫家們在臨證中也逐漸積累了若幹職業病知識和防治經驗。著名醫家薛己在其所著《內科摘要》中記錄了壹例銀匠職業病的病案。說壹銀匠,因常接觸冶煉物,產生勞倦、寒熱及手麻癥狀。有醫生誤以為療毒,醫治無效。薛己認為實因職業所致,用?補中益氣及溫和之藥煎湯漬手而愈?。這可謂醫籍中職業病防治的最早記載。

而後《本草綱目》中還記載了鉛礦工人的職業病。到17世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還記載了砒中毒:?燒砒之人,經兩載即改徒,否則須發盡落。?還講到熔焦時?用墻以抵炎熱?,反映了當時的壹些勞動保護措施。諸如明代醫家申鬥垣在《外科啟玄》(1640年)中、清代醫家陳士鐸在《外科秘錄》(1694年),中對壹些職業病的診治都有所記載。總之,此時期職業病防治學,己有良好的開端。

壹、古人對有害工作環境的認識,采取了哪些勞動保護措施

古代采礦和冶煉的工人,經常要在不良甚至有毒的環境中勞作,因此很容易染上各種疾病。在這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壹些有毒氣體和煙霧等對環境的汙染破壞,以及對人身體的損害。逐漸地,人們也采取壹些措施防治這類危害。

我國的礦冶業有著悠久的歷史,並發展出精湛的工程技術。在1988年,江西瑞昌市銅嶺村發現的商中期的采銅遺址中,已有完整的井架和壹些排水設施。而湖北大冶銅綠山東周銅礦遺址表明,當時井下的通風、排水、照明、巷道支護等壹系列復雜的技術問題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各種礦物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因而也在局部地區造成壹些問題。《水經註.河水》引釋氏《西域記》雲:?屈茨北二百裏,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恒充三十六國用?。這條史料反映出今新疆庫車縣壹帶采煤有壹定規模,而且汙染附近的環境。

到了宋代,人們對這類環境破壞的認識更加深入。《圖經本草》記載丹砂礦對環境的影響時寫道:?春州融州皆有砂,故其水盡赤,每煙霧郁蒸之氣,亦赤黃色,土人謂之朱砂氣。尤能作瘴癘,深為人患也?。記下了汞蒸氣汙染環境和對人體的毒害,稍後陳承在《本草別說》中記下煉制砒霜時對周圍生物的毒害。書中說:信州玉山有砒井,管理甚嚴。?初取飛燒霜時,人在上風十余丈外立;下風所近草木皆死?。可見煉砷(三氧化二砷,俗名稱砒霜)的工人已認識到處境的危險。

在宋代,壹些地方采煤用煤較多,因而也存在局部的煤煙汙染。沈括《夢溪筆談》中延州詩雲:?石煙多似洛陽塵?。道出延安壹帶煤碳產地的煤煙汙染也是相當厲害的。而同壹時期康與之的《昨夢錄》則記載了石油也會造成汙染。書中寫道:?猛火油(即石油)出高麗之東數千裏。初出之時因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即為火,惟真琉璃器可貯之。?余猶記郡帥就之以接水戰試猛火油,池之別岸為?人營壘。用油者以油之涓滴自火焰中過,則烈餡發,?油之余力入水,藻特俱盡,魚鱉遇之皆死?。反映人們對石油燃燒余燼汙染水面之劇的認識。

宋人還註意到,桐油燃燈產生的油煙,汙染環境較嚴重。莊綽指出:?江湖?以桐油為燈,但煙濃汙物,畫像之類尤畏之,沾衣不可洗,以冬瓜滌之乃可去?。在當時,壹些金屬作坊等的工匠,常得職業病。

孔平仲《談苑》載:?後苑銀作鍍金,為水銀所熏,頭手俱顫?賈谷山采石人,石末傷肺,肺焦多死;鑄錢監卒無白首者,以辛苦故也.?這裏談到的實是汞中毒和矽肺的癥狀。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也提到:煉銀?坑戶為油燭所熏,不類人形。?可見當時對慢性化學中毒也有所認識。

明清時期,人們對礦冶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和有害氣體有了更廣泛的認識。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鉛生山穴石間,人挾油燈,入至數裏,隨礦脈上下曲折所取之,其氣毒人,若連夜不出,則皮膚痿黃,腹脹不能食,多致疾而死?二說明人們對鉛中毒的認識。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中雲:?青礬廠氣熏人,衣服當之易爛,栽木不茂,惟烏桕樹不畏其氣?。青礬即綠礬,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亞鐵。

這裏記述了它對周圍物質的腐蝕,以及烏柏樹可能具有的抗性,還有壹些有毒氣體的危害也為人們所認識。李時珍指出:?人有中煤氣毒者,昏瞀至死,惟飲冷水即解?,較早地記載了煤氣對人的毒害。明末清初屈大均也在《廣東新語?貨語》中提到當時煉鐵對空氣的汙染。說:?下鐵礦時,與堅碳相雜,率以機車從山上飛擲以入爐,其焰燭天,黑濁之氣,數十裏不散?,汙染之嚴重不難想見。清代李榕在《自流井記》則記述了?德成井火、鹵氣熏人至死?。這裏的鹵氣即天然氣。

無規劃的亂開礦還常常破壞植被及帶來水土流失等嚴重後果,古人對此也有所認識。《雲麓漫鈔》記載:?福建建寧府松溪縣瑞應場去郡二百四十余裏,在深山中。紹興間,鄉民識其有銀,取之得其利?初場之左右皆大林木,不二十年,去場四十裏皆童山。?另外壹些著作記載采礦破壞植被和地表結構,造成水患。近代四川壹些山區的采金作業經常引起泥石流,以致地方當局不得不嚴禁其開采。

明末清初的孫廷銓在他的《顏山雜記》中,不無感慨地記下當時礦工為生活所迫,在嚴酷的環境中倍受煎熬的情景。說他們不得不?鑿山煮石,履水踏火,數患難而不息?。結果是?顧燒琉璃者多目災,掘山炭者遭壓溺,造石礬者有暗疾,炒丹鉛者畏內重鉛者,畏內熏?。不難想見職業病的嚴重。

在古代與礦冶相近而易遭受化學中毒的煉丹作業,也很容易看出環境對人體的影響。葛洪曾指出:天地無肥仙人。也就是說煉丹的人都是很瘦的,不少史籍記載,歷代多有醫生因煉制丹藥受毒氣熏蒸而患病甚至死亡的。《龍川略誌》記載有人燒丹而使手指得癰而沒。另外,《冷廬醫話》等書也記述了某些醫生用手直接配制秘藥,?歲久毒氣薰炙,晚年中拇指生惡疽而死。?對醫生制藥職業病之嚴重作了實在的記述。

二、古代如何進行勞動保護措施和防病治病

在古代,為求得最低限度的生產安全,人們也采取過壹些勞動保護措施。沈括在談到修復破損鹽井時,為防井中有毒氣體,提出用灑水的方法,改善井內的通風狀況,消除有毒氣體。明代《天工開物》也記述了排除廢氣已受到人們的重視,書中記載:?凡取煤經歷久者,從土面能辨有無之色,然後掘挖。深至五丈許,方始得煤。初見煤端時,毒氣灼人,有將巨竹鑿去中節,尖銳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煙從竹中透上,人從其下施鑊拾取者。?,這裏有較好的毒煙排除法,對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有壹定的作用。

此外,《顏山雜記》在記述采煤技術時也載:?凡行隧者,前其手,必燈而後之。井則夜也,燈則日也.冬氣既藏,燈則炎長,夏氣強陽,燈則閉光。是故鑿井必兩,行隧必雙.令氣交通,以達其陽。攻堅致遠,功不可量,以為氣井之謂也。?強調成雙鑿井以保持井內通風的重要性。

另壹方面,針對當時各種礦冶職業病的增多,宋代壹些醫生開始提出增加營養等方法來增強體質和抵禦毒害。《日華子》在?水銀條?中認為:?鍍金燒粉(水銀)人多患風或大疭,使作須服鐵漿可禦其毒?另壹些著作也曾指出,鑄錢的士兵,因受有害氣體的熏燕而患瘠椎病的,吃用蒸豚可以消釋。明代的《本草綱目》則記載,制粉錫的工匠易受有毒的?鉛氣?毒害,必須食用肥豬犬肉、飲酒及鐵漿加以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