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田七,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播種後三至七年采挖,每株有三個葉柄,每個葉柄有七片葉,故名三七。其莖、葉、花均可入藥。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復葉,柄長,莖頂端3 ~ 4輪;小葉3 ~ 7,卵形或長圓形倒卵形,邊緣有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端中央引出,長20 ~ 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和雄蕊都是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成熟時紅色。種子1 ~ 3,扁圓形。花期6-8月,結果期8-65438+10月。最好是幹的,大的,重的,結實的,皮膚光滑的,橫切面灰綠色或灰黑色的。
出生在山坡上的叢林裏。現多栽培於海拔800 ~ 1000 m的山腳下坡或丘緩坡上.采收:種植後第三年冬夏末秋初采收。去除須根,暴曬至半幹,搓擦,再暴曬,重復數次,放入麻袋,加蠟拋光。
形態描述:根圓錐形、紡錘形或不規則形,長1.5 ~ 5厘米,直徑1.2 ~ 2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棕黑色,有蠟質光澤,不規則細紋,有少量水平皮孔;上部有幾個瘤狀隆起的枝根斷痕,根莖基部留在頂部。質實,壓碎後皮木常分離;橫切面灰白色或黃褐色,表皮有褐色斑點(樹脂溝),味苦,微甜。
主治:化瘀、止血、消腫、止痛。用於各種內外出血,胸腹部刺痛,外傷腫痛。(祛瘀止血,活血止痛)
第二:藤三七,三七的壹種,為多年生宿根藤本植物,略帶木質纏繞,光滑無毛。壹年生新梢可達4 ~ 5m以上,莖圓,莖綠嫩,成熟莖褐色,葉互生,葉肉質,心形,光滑無毛,莖短。原產巴西,在中國很多地區都有種植,尤其是南方。易於栽培,病蟲害少,營養高,口感好。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具有滋補、強腰膝、化痰、活血、健胃、保肝的作用。
描述:珠芽呈結節狀,少數呈圓柱形,直徑0.5-3厘米,表面灰棕色,有突起。堅實而易碎,容易破碎。切面呈灰黃色或灰白色,略帶粉狀。氣微,味苦。
藤三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胡蘿蔔素等。,尤其是胡蘿蔔素的含量比較高。每100g生長葉含蛋白質1.85g,脂肪0.17g,總酸0.10g,粗纖維0.41g,幹物質5.2g,幹物質5.2g。藤三七具有滋補、強腰膝、消腫散瘀、活血的功效。它是壹種新型的保健蔬菜。
第三:蘭花三七,其狀似蘭根似三七,味似三七,可入藥,故名蘭花三七。蘭花三七是近年來培育的優良新被,特點是耐寒、耐蔭、耐澇,四季常青,春天有壹串串翠綠的花,景觀效果很好。
百合科,山麥冬屬。
形態特征: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壯,葉線形叢生,長10-40厘米,總狀花序,花淡紫色,偶有白色。
生長習性:耐寒耐熱性能好,能在微堿性土壤中生長,對光照適應性強,適合地被植物或盆栽。
第四:菊花三七,別名土三七、紫三七、血當歸、血三七、血七、血哥達、水三七、紫蓉三七、艾葉三七、羅漢、五七、菊花葉三七、狗頭三七。
主題:雙子葉植物,藥物,菊科植物
性味:甘、苦,性溫,微毒。入脾、肝經。根為拳頭狀粗圓塊狀,長3 ~ 6厘米,直徑約3厘米。表面灰褐色或棕黃色,全身有許多瘤樣突起和斷續的弧形溝。突出物末端常有莖基部或芽痕,下部有須根或斷根。質地堅實,不易折斷,切面凹凸不平,鮮時白色,幹時淡黃色,有菊花心。無氣,甜淡,微苦。最好是幹燥、整齊、牢固、無雜質、斷面光亮的。
主治:祛瘀止痛,補氣養血。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吐血、產後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2 ~ 3元;沒研究過,0.5 ~ 1元。外用:搗固。
資源分布:四川、雲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湖南、貴州等地。
第五:景天三七,學名飛菜,又名土三七、救心菜、旱三七、血山草、六月陣雨、蠍草、草三七、三七草。
植物形態:景天屬(菊科),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無毛,高30 ~ 80 cm。根狀莖厚,近木質化,地上莖直立,不分枝,單生或叢生。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厚,寬卵圓形至倒披針形,長5 ~ 7.5厘米,寬1 ~ 2厘米,頂端鈍或稍尖,邊緣具小齒,或近全緣,基部漸細,光滑或略呈乳頭狀粗糙。傘房狀聚傘花序是頂生的;無柄或近無柄;萼片5,長度不同,花瓣約1/2,線形到披針形,先端鈍;花瓣5,黃色,橢圓形披針形,具短尖的先端;雄蕊10,短於花瓣;心皮5,稍開展,稍連接在基部。五個卵泡呈星形排列。種子光滑,邊緣有窄翅,頂端寬。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於山坡巖石和草地上,主要產於中國北方和長江流域各省。
分布與習性: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越南也有分布。生於山地林邊,林下,灌下或草地及礫石地。喜陽光,稍耐陰,耐旱,耐鹽,生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