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您的權利受到侵害,請聯系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慈禧是真的怕死。看到慈禧的柴米油鹽,我們會發現這個老佛爺真的很謹慎。她的許多勺子和盤子都是銀制的。為什麽用銀?眾所周知,劇毒砷中含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會與銀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所以慈禧也出了大量的藥檢銀章。在銀的細微變化中,辨別和檢驗菜肴是否含有毒。
藥檢銀牌是什麽?與銀餐具相比,毒檢所用的銀更加靈活。工匠用經過特殊處理的銀子做成條狀的形狀,然後讓太監試毒。不過毒測銀牌是壹次性的,沾了湯和油再試第二道菜就沒那麽靈敏了。如果慈禧真的吃滿漢全席,會出上百枚驗毒銀牌。如果她要第二次用,就需要再擦壹遍,換新的,去除油漬。但這兩個關卡確實保證了慈禧的食品安全。
然而,在這壹點上,慈禧還是不放心。為了吃得更放心,慈禧還專門設置了壹個餐品官。畢竟毒試銀牌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品酒官的任務是品嘗菜肴,看看是否有毒。如果這些毒藥能通過銀器的重重考驗,壹旦進入品酒官的口中,品酒官會先被毒死,警告慈禧以後誰吃。
慈禧聽政,每餐大約有100種菜肴。只要太監說壹聲“傳飯”,浩浩蕩蕩的太監隊伍立刻魚貫而入,端著餐桌和飯盒。據史書記載,在慈禧時代,有壹個叫李的品酒師。他的任務就是品嘗宮裏的這些飯菜,慈禧吃的每壹道菜都要他嘗壹嘗。
有壹個問題。試吃員真的是為了驗毒而存在的嗎?這個問題無論是查史料,還是多讀書,都得不到準確的答案。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從這個美食品嘗師的後代口中得到最終的正確答案。因為這位叫李的品嘗師在清朝滅亡後離開了皇宮,開了壹家餐館,後來他把許多宮廷菜肴的食譜和做法教給了兒子,然後傳給了孫子李先生。他曾經親口告訴自己的孩子,他的任務不是測毒,而是測火候,知道菜肴的溫度是否適合入口,防止燙傷太後。
餐飲官為什麽不試毒?因為禦膳堂有成千上萬的防毒設施,要毒死慈禧太後的飲食,幾乎比上天下海還難。
食物品嘗師無毒,不能閑著。所以,他的任務就是試菜品的溫度。不管辣不辣都要有人嘗嘗嗎?這確實是事實,李嘗告訴他的後人,“這不是小事。”
因為哪道菜燙了慈禧,只要慈禧不開心壹陣子,她就有壹千種方法讓任何人不開心壹輩子。
從李品味的話語中,我們可以充分了解慈禧的生活是多麽的奢華。她花在壹頓飯上的銀子足夠普通人壹年的生活費。最後,她吃飯的溫度居然需要找壹個特別的“特別的人”自己去查,簡直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