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的生長習性
鵝掌楸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常綠闊葉林中的常見植物。喜溫暖、濕潤、半向陽的環境,適宜在土壤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長。略貧瘠,生長溫度16 ~ 27℃。愛濕怕幹。空氣濕度高,土壤水分充足時,莖葉茂盛,但水分過多會造成漬水和根腐。它對光的適應範圍很廣,在全日照、半日照或半遮蔭環境下均可生長,但光照強度與葉色有壹定關系。土壤為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盆栽土壤為泥炭土、腐殖土和粗砂的混合物。
鵝掌楸的繁殖方法
1.播種:鵝掌楸可以隨收獲播種,也可以沙藏加速發芽,種子露出後再播種於盆中或地裏。用腐殖土或沙土進行盆栽播種,覆土深度約為1 ~ 2倍種子直徑。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0 ~ 25℃,盆栽土壤或苗床保持濕潤。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種子約15 ~ 20天即可發芽,沙藏催芽後播種的,在適宜的溫度下壹周即可出土。
2.壓條:選取4-6月份鵝掌楸2年生枝條,剝成環形,寬度1cm。將1份新鮮濕苔或針葉土與1份田園土混合包裹傷口,兩端用塑料薄膜紮緊。晴天每天用註射器給基質澆水,保持基質的濕度。生根後,從與母株的連接處剪下,移植。
3.插土:以10 ~ 15 cm長的1年生枝條為扡插材料,結合換盆,在春季或早春發芽前重新扡插。取下下刀片,頂部保留3 ~ 4個刀片,將下刀片切成斜面。事先用小棍在基質上鉆壹個小孔,將2/3的插條插入以珍珠巖為基質的盆中,室溫15 ~ 25℃,扡插1.5個月後生根。
4、水塞:選擇礦泉水瓶或玻璃杯、高腳玻璃瓶、易拉罐,洗幹凈,作為容器。將剪下的插條長度為8 cm的下端剪成扁口,頂部只留3 ~ 4片葉子。容器裝滿清水後,將鉆屑插入容器內,盡量掛在水中,以免碰到容器壁或底部。當插條從底部長出時,它們將從上面的花盆中取出。
5.插霧:用塑料薄膜或小玻璃溫室營造高濕度的小環境,使鵝掌楸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快速繁殖。先在扡插槽底部鋪壹層磚,上面鋪壹層30厘米厚的消毒素砂,選取當年生長8厘米的嫩枝作為插條。將插條的2/3插入人沙土中,插條後噴施,室溫保持在15 ~ 25℃,每天對葉片噴水1次,生根後移栽。
鵝掌楸的栽培方法
1.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適合鵝掌楸種植,盆栽用泥炭土、腐殖土、粗砂混合土。壹般腐殖土或泥炭土、園土可摻入1/4左右的河沙或珍珠巖,加少量餅肥粉作底肥,使其肥沃。
2.種植:選擇根系發達的壯苗,在深秋或春季發芽前種在盆中。種植前,在容器底部的滲水孔處墊上瓷磚,在容器內填充壹些營養土。種植後填土,使根部與土壤緊密接觸。土面與盆沿平齊後,土面離盆沿5厘米左右作為澆水嘴。新種植的植物要放在半陰涼處壹周,然後逐漸轉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正常管理。
3.澆水:鵝掌楸在空氣濕度高、土壤水分充足的環境中生長良好。註意盆土缺水,否則會造成葉片大量脫落。冬季低溫條件下應適當控制水分。如果用塑料容器,要註意排水。為了保持土壤濕潤,要在土壤變幹之前及時澆水。天氣幹燥時,噴在植物上加濕,雨季防止盆內積水。
4、陽光:鵝掌楸喜半陰,宜置於明亮的散射光下。光線適宜時,葉子油綠明亮,可長時間欣賞。冬天可以移到南窗栽培,這樣可以接受更多的陽光,葉子也會很亮。最好在通風良好、光照適當的情況下,在春秋兩季將花盆移至室外放置壹段時間,但在室外養護時壹定要避免陽光暴曬,否則葉子容易枯萎,降低觀賞價值。
5.溫度:鵝掌楸最適生長溫度為16 ~ 27℃。3-9月為21 ~ 27℃,9-次年3月為16 ~ 21℃。在30℃以上的高溫下仍能正常生長。冬天的溫度不低於5℃。如果溫度低於0℃,植物會凍結落葉,但如果莖完好無損,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出新葉。
6.施肥:鵝掌楸的生長季節為3-9月,每2-3周施壹些復合肥或餅肥。花葉品種不宜施過多肥料(尤其是氮肥),否則葉片會變綠,失去原有的品種特性。雜色品種應少施氮肥,防止斑塊顏色褪色或消失。
7.修剪:鵝掌楸容易萌發長枝,需要經常註意整形修剪,以保持株形整齊美觀。當多年生老枝長得過大時,可在每年新芽萌發前,通過換盆重新剪去,剪去上部枝葉和部分老根。
鵝掌楸的註意事項
1,葉斑病:0.5% ~ 0.6%波爾多液(即生石灰0.5 ~ 0.6份,硫酸銅0.5 ~ 0.6份,水100份),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 100。每隔10 ~ 15天噴1 ~ 2次。
2.炭疽病:65,438+0,000倍7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25%克百威可濕性粉劑、900倍25%苯菌靈乳油,或800-65,438+0,0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噴霧1次每7 ~ 10天,共3 ~ 10天
3.葉蛾:可選用25%殺蟲雙400-600倍、2.5%雙嘧達莫乳劑3000-4000倍、5%氟啶脲乳油3000倍、24%萬靈乳油2000倍、40.7%樂施乳油1000倍、5%來福林乳油3000倍。施藥防治時註意輪換使用不同種類的藥劑,避免產生抗藥性。
4.紅蜘蛛:暴發期可噴灑20%三氯殺蟎醇EC 500-600倍,20%滅蟻靈EC 2000倍,5%尼索龍EC 1500倍,50%久效磷EC 1500倍,40%水胺硫磷EC 1500倍。為了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應交替施用或混合施用。
5.介殼蟲:可將介殼蟲稀釋750 ~ 1000倍,主要噴灑在發生介殼蟲的部位,以濕潤不滴水為度。介殼蟲發生嚴重時,每隔7 ~ 10天噴1次,效果較好。
6.薊馬:噴灑80%敵敵畏10000倍液和40%氧化樂果1500倍液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