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做菜食譜小技巧的順口溜有哪些

做菜食譜小技巧的順口溜有哪些

 壹直以來,可能會有些人覺得自己做菜不好吃,那麽究竟缺的是什麽,對的,缺的就是菜肴的制作技巧和步驟方法,妳知道都有那些方法嗎?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做菜小技巧的順口溜,希望能幫到妳。

做菜小技巧的順口溜

 1、炒菜時:應先把鍋燒熱,再倒入食油,然後再放菜。

 2、煮牛肉:為了使牛肉燉得快,燉得爛,加壹小撮茶葉(約為泡壹壺茶的量,用紗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爛且味道鮮美。

 3、煮骨頭湯時加壹小匙醋,可使骨頭中的磷、鈣溶解於湯中,並可保存湯中的維生素。

 4、煮牛肉和其他韌、硬肉類以及野味禽類時,加點醋可使其軟化。

 5、煮肉湯或排骨湯時,放入幾塊新鮮桔皮,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減少油膩感。

 6、煮鹹肉:用十幾個鉆有許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7、煮綠豆:將綠豆在鐵鍋中炒10分鐘再煮能很快煮爛,但註意不要炒焦。

 8、煮蛋時水裏加點醋可防蛋殼裂開,事先加點鹽也可。

 9、煮海帶時加幾滴醋易爛;放幾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將火腿皮上塗些白糖,容易煮爛,味道更鮮美。

 11、煮水餃時,在水裏放壹顆大蔥或在水開後加點鹽,再放餃子,餃子味道鮮美不粘連;在和面時,每500克面粉加拌壹個雞蛋,餃子皮挺刮不粘連。

 12、羊肉去膻味:將蘿蔔塊和羊肉壹起下鍋,半小時後取出蘿蔔塊,放幾塊桔子皮更佳。煮水餃時,在鍋中加少許食鹽,鍋開時水也不外溢。

 13、煮面條時加壹小湯匙食油,面條不會沾連,並可防止面湯起泡沫、溢出鍋外。

 14、煮面條時,在鍋中加少許食鹽,煮出的面條不易爛糊。

 15、熬粥或煮豆時不要放堿,否則會破壞米、豆中的營養物質。

 16、用開水煮新筍容易熟,且松脆可口;要使筍煮後不縮小,可加幾片薄荷葉或鹽。

 17、煮豬肚:豬肚煮熟後,切成長塊,放在碗內加壹些鮮湯再蒸壹會兒,豬肚便會加厚壹倍。

 18、煮豬肚時,千萬不能先放鹽,等煮熟後吃時再放鹽,否則豬肚會縮得象牛筋壹樣硬。

 19、燉肉時,在鍋裏加上幾塊桔皮,可除異味和油膩並增加湯的鮮味。

 20、燉老雞:在鍋內加二三十顆黃豆同燉,熟得快且味道鮮;或在殺老雞之前,先灌給雞壹湯匙食醋,然後再殺,用文火煮燉,就會煮得爛熟;或放3~4枚山楂,雞肉易爛。

做菜時應註意的10個問題

 1.肉、骨燒煮中途忌加冷水

 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燒煮中突然加冷水,湯汁溫度聚然下降,蛋白質與脂肪即會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會聚然收縮而不會變爛。而且肉、骨本身的鮮味也會受到影響。

 2.油鍋不宜燒得過旺

 經常食用燒得過旺的油炸菜,容易產生低酸胃或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會發生癌變。

 3.燒肉不宜過早放鹽

 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易使肉中的蛋白質發生凝固,使肉塊縮小,肉變質硬,且不易燒爛。

 4.未煮透的黃豆不宜吃

 黃豆中含有壹種會妨礙人體中胰蛋白酶活動的物質。人們吃了未煮透的黃豆,對黃豆蛋白質難以消化和吸收,甚至會發生腹瀉。而食用煮爛燒透的黃豆,則不會出問題。

 5.反復炸的過油不宜食用

 反復炸過的油其熱能的利用率,只有壹般油脂三分之壹左右。而食油中的不飽和脂肪經過加熱,還會產生各種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質可使人體生長停滯,肝臟腫大。另外,此種油中的維生素及脂肪酸均遭破壞。

 6.酸堿食物不宜放味精

 酸性食物放味精同時高溫加熱,味精(谷氨酸)會因失去水分而變成焦谷氨酸二鈉,雖然無毒,卻沒有壹點鮮味了。在堿性食物中,當溶液處於堿性條件下,味精(谷氨酸鈉)會轉變成谷氨酸二鈉,是無鮮味的。

 7.燒雞蛋不宜放味精

 雞蛋本身含有與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雞蛋時沒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會破壞雞蛋的天然鮮味,當然更是壹種浪費。

 8.凍肉不宜在高溫下解凍

 將凍肉放在火爐旁、沸水中解凍,由於肉組織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細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復其原來的質量,遇高溫,凍豬肉的表面還會結成硬膜,影響了肉內部溫度的擴散,給細菌造成了繁殖的機會,肉也容易變壞。凍肉最好在常溫下自然解凍。

 9.鋁鐵炊具不宜混合

 鋁制品比鐵制品軟,如炒菜的鍋是鐵的,鏟子是鋁的,較軟的鋁鏟就會很快被磨損而進入炒菜中,人食下過多的鋁的以身體是很不利的。

 10.吃茄子不宜去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