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14:06
林下栽培大球蓋菇豐產又增收林下大球蓋菇栽培技術
林下經濟是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的壹種新型增收模式,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環境優勢,使林業實現資源***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壹種生態林業模式。大球蓋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的十大菇類之壹,也是國際糧農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特色品種之壹。此外,大球蓋菇栽培技術簡單粗放,這使得它成為很多地區近幾年來開發推廣的特色食用菌之壹。下面具體來了解壹下:。
壹、品種介紹
大球蓋菇,俗稱粗腿菇、益腎菇、彩雲菇、皺環球蓋菇、皺球蓋菇、酒紅球蓋菇等,其菇體色澤艷麗,肉質肥厚、滑嫩,菇柄爽脆,口感較好,食味清香,是集香菇、蘑菇、草菇三者特點於壹身的美味食品。大球蓋菇營養豐富,是壹種較好的營養保健食品,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元素、維生素以及多種氨基酸等,具有素中之葷之稱。它具有預防冠心病、助消化、疏解人體精神疲勞等功效。此外,大球蓋菇不論是爆炒、煎炸,還是煲湯、涮鍋,都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二、項目優勢
1.栽培技術簡單粗放。大球蓋菇可直接采用生料或發酵料栽培,具有很強的抗雜菌能力,栽培成功率高。其抗逆性強,適應溫度範圍廣,可在4~30℃範圍出菇。
2.栽培原料來源豐富。大球蓋菇可利用稻草、稻殼、麥稭、玉米稭稈、大豆稭、亞麻稈等農作物廢棄料作原料。而且,林下栽培大球蓋菇後廢棄的菌糠、菌渣是優質的有機肥,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更好地促進林木生長。林下的枯枝落葉非常適合大球蓋菇菌絲分解轉化利用,菌床表面采用林下肥沃的營養土作為覆土層,更加有利地提高栽培產量。
3.可充分利用林地空間,大球蓋菇可在苗圃林、果園地等中進行間作或套種,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此外,林木樹冠枝葉自然遮陽,既保濕、通氣效果好,且林地內溫度比外界氣溫偏低3~5℃,適合大球蓋菇生長發育條件的要求。
4.林下栽培大球蓋菇技術成熟,生物轉化率高,產量較高,經濟效益顯著。此外,林下栽培大球蓋菇顯著降低了苗木管理成本,其灌溉成本、施肥成本和病蟲害防治成本均降低了,樹勢增強,抗病蟲害能力提高,木材生長量增加。
三、栽培條件
1.林下栽培大球蓋菇需要有足夠的林下空間,但其最適郁閉度為70%,郁閉度較低的小苗加稻草覆蓋也可栽培,在郁閉度較高的林下種植產量會降低。
2.選擇林地可因地制宜,但需要選擇便於排灌、有優質水源或能打井的林地。因為水分是大球蓋菇菌絲及子實體生長不可缺少的因子。基質中含水量的高低與菌絲的生長及長菇量有直接的關系,菌絲在基質含水量65%~80%的情況下能正常生長,最適含水量為70%~75%。
3.以選擇腐殖質含量較高的,具有壹定的保水保肥能力但又易於滲水的林地土壤為宜。
四、經濟效益分析
1.直接經濟效益。林下栽培大球蓋菇每畝可產鮮菇5000公斤,鮮菇市場價格為每公斤6元,每畝收入約3萬元,除去人工成本、肥料、設備損耗等,每畝純收入在1萬元以上。
2.間接經濟效益。林下栽培大球蓋菇能減少林地的管理成本,可節省針對苗木的灌溉成本以及除草成本,菌糠作為有機肥可減少苗木的施肥成本,每年每畝林地可節約直接成本200元。大球蓋菇栽培基質可利用稻草、谷殼、麥稭、玉米稭稈、大豆稭等農作物廢棄料,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後可將這些廢棄料收集起來利用,每年每畝可產生收益100元左右。
五、采收與加工銷售
1.采收。不同成熟度的菇,其品質、口感差異很大,以沒有開傘的菇體為佳。因此,當子實體的菌褶尚未開裂或剛開裂、菌蓋呈鐘形時為采收適期,最遲應在菌蓋內卷、菌褶呈灰白色時采收。采收過遲,菌蓋展開,菌褶變為暗紫灰色或黑褐色,菌柄中空,會降低其商品價值。當達到采收標準時,用手抓住菇體的下部,輕輕扭轉壹下,松動後再向上拔起。采摘時,註意不要松動邊緣幼菇,以免造成幼菇死亡。采收後,在菌床上留下的基部洞穴要用土填滿,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殘菇。
2.加工銷售。采收後的鮮菇去除根基部殘留的泥土和培養料及菌束,分裝在包裝容器內,定量鮮品銷售。鮮菇放在通風陰涼處,避免菌蓋表面長出茸毛狀氣生菌絲而影響商品美觀。鮮菇在2~5℃的環境下可保鮮2~3天,時間長了,品質將下降。此外,還可以制成鹽漬品進行銷售。大球蓋菇經烘幹後,香味濃郁,可與野生榛菇、茶樹菇幹品相媲美,銷售市場十分廣闊。
林下大球蓋菇栽培技術
壹、概述
大球蓋菇,俗稱粗腿蘑、益腎菇、彩雲菇,是國際菇類交易市場上較突出的十大菇類之壹,也是國際糧農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特色品種之壹,是我國近幾年來剛剛興起的壹枝食用菌新秀,極佳的口感及豐富的營養很快被市場所接受和認可。?食藥用價值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菇味清香,菇質脆嫩、適口性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疾病。壹、概述大球蓋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首先,栽培技術簡便粗放,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強的抗雜能力,容易獲得成功。其次,栽培原料來源豐富,它可生長在各種稭稈培養料上。在我國廣大農村,可以當作處理稭稈、發展循環農業的壹項主要措施。栽培後的廢料可直接還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其三,大球蓋菇抗逆性強,適應溫度範圍廣,適種季節長,可在4~30℃範圍出菇。其四,大球蓋菇產量高,生產成本低,營養豐富,口感佳,很容易被種植者和消費者所接受。其五,充分利用林果空閑地進行套種球蓋菇,不占用農田、不與糧爭地、效益高,是發展林下經濟的首選項目。二、生物學特性1.形態特征2.生態習性3.分布4.生活條件和栽培參數
二、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子實體單生、叢生或群生,中等至較大,單個菇團可達數公斤重。菌蓋近半球形,後扁平,直徑5~45厘米。菌蓋肉質,濕潤時表面稍有粘性。
2.生態習性?大球蓋菇從春至秋生於林中、林緣的草地上或路旁、園地、垃圾場、木屑堆或牧場的牛馬糞堆上。人工栽培以10月下旬至12月初及3~4月上旬出菇多,生長快。野生大球蓋菇在青藏高原上生長於闊葉林下的落葉層上,在攀西地區生於針闊混交林中。?
3.分布?大球蓋菇在自然界中分布於歐洲、北美洲,亞洲等地。在歐洲國家,如波蘭、德國、荷蘭、捷克等均有栽培。我國野生大球蓋菇分布於雲南,四川、西藏、吉林等地。二、生物學特性
4.生活條件和栽培參數?
(1)營養條件。大球蓋菇對營養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質為主。碳源有葡萄糖、蔗糖、纖維素、木質素等,氮源有氨基酸,蛋白腖等。此外,還需要微量的無機鹽類。實際栽培結果表明,稻草、麥稈、木屑等作為培養料,能滿足大球蓋菇生長所需要的碳源魚氮源。栽培其他蘑菇所采用的糞草料以及棉籽殼反而不是很適合作為大球蓋菇的培養基。
(2)溫度
①菌絲生長階段。大球蓋菇菌絲生長溫度範圍是5~36℃,最適生長溫度是24~28℃,在10℃以下和32℃以上生長緩慢,超過36℃,菌絲停止生長,高溫延續時間長會造成菌絲死亡。在低溫下,菌絲生長緩慢,但不影響其生活力。當溫度升高至32℃以上時,雖還不致造成菌絲死亡,但當溫度恢復適宜溫度範圍,菌絲的生長速度已明顯減弱。在實際栽培中需要選擇優質菌種,防止使用活力不強的菌種。
②子實體生長階段。大球蓋菇子實體形成所需的溫度範圍是4~30℃,原基形成的最適溫度是12~25℃。在此溫度範圍內,溫度升高,子實體的生長速度增快,朵形較小,易開傘;而在較低的溫度下,子實體發育緩慢,朵形較大,柄粗,質優,不易開傘。子實體在生長過程中,遇到霜雪天氣,只要采取壹定的防凍措施,菇蕾就能存活。當氣溫超過30℃以上時,子實體原基難以形成。?
(3)水分。基質中含水量的高低與菌絲的生長及出菇量有直接的關系,菌絲在基質含水量65%~80%的情況下能正常生長,最適含水量為70%~75%。培養料中含水量過高,菌絲生長不良,表現稀、細弱,甚至還會使菌絲萎縮。在實際栽培中,會出現菌床被雨淋後,基質含水量過高而影響發菌,雖然出菇,但產量不高的情況。子實體發生階段壹般要求環境相對濕度在85%以上,以95%左右為宜。菌絲從營養生長階段轉入生殖生長階段必須提高空間的相對濕度,方可刺激出菇,否則菌絲雖生長。
猜妳喜歡
推薦閱讀
菠菜花葉病不可輕視
無公害胡蘿蔔的栽培
蘋果褐色病斑是哪些病害引起的?該如何防治?
家庭怎樣進行插花?
韭菜灰黴病發病原因,韭菜灰黴病發生普遍
冬小麥晚播怎麽管理葉子發黃是什麽原因
花生發生田除草劑藥害怎麽辦
洋蔥先期抽薹和分枝的預防措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