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白天雖然昏昏沈沈,晚上躺在床上也睡不好?
是不是休息了壹整天,第二天開始工作還是起不來,記憶力越來越差...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壹定要小心!大概是“慢性疲勞綜合征”。
據調查,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日益激烈,人體的體力和腦力長期處於緊張和疲勞狀態,使得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對我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病率的薈萃分析顯示,我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病率高達12.54%。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該病雖然在短時間內不會危及生命,但由於會出現疲勞、睡眠障礙、疼痛、認知下降等持久癥狀,會對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中醫認為,疲勞是人體氣血精、神衰竭的具體表現,氣血精、神都是由五臟轉化而來。外邪會損傷肺氣;過度思考,暗耗精力,損傷脾氣;過度勞累的體力或房間會耗氣傷精,損傷肝腎;情誌衰竭、肝氣郁結等。都會導致疲勞。
歷代醫家也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機主要是氣虛,氣虛包括心、肺、肝、脾四虛,以肝脾兩虛為主。之前的科普文章中提到脾氣虛、濕困脾胃會引起慢性疲勞,所以今天的文章主要講講肝氣不足引起的疲勞綜合征。事實上,現代社會中,在易疲勞、失眠、多夢、倦怠乏力的人群中,肝氣不足者居多。
《蘇文六節藏象論》雲:“肝為止極之根”,其中“止”也與“勞”諧音,多數醫家認為止極之根意為“消勞”。指出疲勞與肝關系密切。
肝臟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儲血和排泄。如果肝氣充足,臟腑就會旺盛起來,人體就會充滿活力,就像春天壹樣。肝氣不足,則無法調理血液,血液循環不暢,筋脈得不到滋養,導致疲勞無力。《黃帝內經》中還有壹句話:“七八分,肝氣衰,筋不能動”,指出人到中老年,肝氣逐漸衰,筋骨活動能力就會下降。
現代社會,肝氣虛證的原因很多。情誌內傷,損肝氣。比如很多人有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長期不舒服就會損傷肝氣。久病體弱,如老年人易患各種慢性病,也會傷肝,導致肝功能不全;作息失衡,如長時間高壓工作等。,過度勞累導致耗氣;此外,用藥不當也會導致肝氣不足。
《肝氣虛證臨床診斷與辨證研究》指出,肝氣虛證的各種癥狀中,最常見的是乏力。現代臨床研究也對肝氣虛證的基本治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認為肝氣虛證的臨床特征可以用壹個公式來表示:“肝氣虛證=特征+* * *證候+基本證候”,即肝氣虛證的典型表現為精神萎靡(可以理解為冷漠、精神頹廢)、膽怯、躁動、懶惰,或極度疲勞,突然感到頭暈目眩、視物模糊。
* * *證主要是氣短、懈怠等氣虛證。基本證候為多疑多思、抑郁不樂、胸肋脹滿等肝郁;頭暈、消瘦、面色蒼白等血虛癥。此外,肝氣不足的女性還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癥狀。正如《太平盛輝方》所記載:“夫肝氣虧虛,氣血不足,內傷寒氣,致兩脅脹滿,筋骨緊繃,四肢冰涼,腹痛,兩眼昏花,手足常青,威脅不利,不能多氣。”
在肝氣不足的治療上,《病因論》說:“肝氣不足……亦為肝氣不足,故宜補之”。根據肝臟的生理特點,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治療。壹是要益氣,用生制品,促進肝臟發育,如生黃芪、生人參、生山藥、生甘草。
二、理氣,因為肝主疏泄,而疏泄不暢通常是慢性疲勞的常見原因,所以可以用佛手、柴胡、香櫞、生麥芽等理氣之品。來釋放真氣。
三是健脾柔肝。《金匱要略》說:“知肝之病,先健脾。”對於肝病的治療,可以從調理脾胃入手。所以常用蒼術、陳皮、白芍、當歸、生地、川芎來治療慢性疲勞。
因此,在方藥方面,大補肝湯、小補肝湯等方藥可作為治療肝氣虛證的基本方藥。例如,66歲的患者吳先生說,他因疲勞而失眠超過65,438+0年。他在65,438+0多年前因休克而失眠。失眠的主要表現是入睡困難、易醒、夢多,最多能睡2-3個小時。睡眠時經常發抖,伴有全身乏力,疲倦易躺臥,怕冷,頭昏昏沈沈,眼睛幹澀,視力模糊。
考慮到他年過半百,肝氣衰少,正如《黃帝內經·靈樞》所言:“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開始變薄,膽汁開始減少,目始不明”,驚恐怒傷肝氣,導致肝氣不足。而情誌衰竭,肝氣郁結,肺胃失養,津液不足,痰濁積滯,痰氣相爭於大腸,故吳先生以肝氣虛證、痰濁為主。故用大補肝湯調肝氣,用半夏厚樸湯行氣散結,降逆化痰。因為患者有大便幹燥的癥狀,所以加入了冬葵子和烏梅仁潤腸通便。
當然,因為不同患者的主要癥狀和並發癥不同,所以用藥也不同,比如肝氣不足,氣機不暢,也可以清熱。若有熱的癥狀,可隨證添加牡丹皮、梔子、黃柏等清熱之品,以調理整體,協調臟腑,緩解疲勞癥狀。
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從以上相關表達中受益,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