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童年是壹種物質條件匱乏、生活學習環境簡陋的快樂生活。那種生活讓我總是感到神秘而好奇。爸爸出生於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期。據說那時候糧食布匹很是短缺,需要定量供應。也就是說妳即使有錢也買不到。不要說牛奶面包,就是白面饅頭,雞蛋面條都是每壹個孩子期盼的好飯。過新年的最大樂趣在於可以吃上壹頓有魚有肉、有米有面的好飯;可以擁有壹雙新鞋或制作壹身新衣服。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暖氣空調、自來水大喇叭成為他們生活的向往。煎餅卷大蔥、手捧煤油燈;背著三角凳、趴在水泥桌;坐在四面透風的教室,走在泥濘的小路上;點著煤油燈、睡著涼炕席。這就是他們生活學習的寫照。這樣的生活讓我無法想象和理解,對比而言我們所擁有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是無與倫比的,我們應該倍加珍惜。
爸爸的童年是壹種自然狀態下的無拘無束,有時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快樂生活。這種生活又是我無比向往而又無法擁有的。爸爸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在單位裏或在村子裏為了給社會多做貢獻而拼命工作,根本無暇照顧孩子。那時侯每個家庭大多都有3-5個孩子,壹般大的照顧小的。生活條件的落後使他們不可能擁有自己喜歡的玩具,但是每個村子或家屬區的孩子們卻自然成群的聚攏在壹起肆意的玩耍著他們自己發明創造的各種各樣的玩具和遊戲。走東家串西家,三五成群,或遊泳或溜冰,或捉魚或摸蝦。他們的父母在勞作壹天後早已進入夢鄉,而他們卻仍然可以在皎潔的月光下無拘無束的玩與樂。不需要也沒有條件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特長班。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輩們所擁有的火柴槍、木彈弓等玩具早已銷聲匿跡,他們引以自豪的滾鐵環、彈瓷球、攻堡壘、杠金鐘甚至女孩子玩的跳皮筋、踢沙包等遊戲也已經蹤影全無。現在這種豐富多彩簡單快樂的生活逐漸被電動玩具、網絡遊戲、特長培訓以及獨自在家學習所替代。幸福的生活裏缺少了同齡之間的交流和娛樂,卻有著許多的孤單和向往。
爸爸的童年是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口號下,在相對缺乏綜合素質教育的氛圍中度過的。童年的爸爸求知的渴望更加強烈,受社會環境、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只有通過長輩、老師、書本等有限的途徑來接受知識的灌輸。擁有幾本小人書已經是他們的奢望,似乎學好數理化是唯壹的出路和途徑。因為他們沒有充足的條件去接受繪畫、舞蹈、音樂、外語等方面的早期學習與培訓。能夠完成數理化的學習接受大學的教育是少數孩子才能夠做到的,許多貧困的孩子甚至不能走進學校的大門只能在牛背上度過他們的童年。父輩們不可能擁有各種復讀機、學習機,更沒有辦法通過電視、電腦等現代設備去開拓自己的視野,獲得更加廣泛的知識和能力。而簡陋的教育條件並沒有防礙他們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面對現在優越的學習環境,面對學校、家庭所開展的各種綜合素質教育機會,我常常陷入思索之中。我覺得我們應該倍加努力的從各方面打好基礎,爭取成為壹名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了解了爸爸童年的生活,感受了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對比產生動力,不斷的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成為我成長的目標。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這就是我了解爸爸童年生活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