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簡介
北京春夏季節壹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代宮廷的豌豆黃兒,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
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制最有名。
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宮,“小棗糙豌豆黃兒”便是時令鮮品,小販們壹聲“噯這小棗兒豌豆黃兒,大塊的來!”好象是給人們報出了春訊,帶來了暖意。
“糙豌豆黃兒”是用白豌豆去皮,以兩倍於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後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俟其冷卻成坨後,扣出來,切成像
切糕壹樣的菱形塊,放上小片金糕以為裝點,通常都置於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經營此業的大多是京東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鄉。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禦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制法較精,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
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屬上品。民國以後,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
它與雲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故都食物百詠》中有詩說:“從來食物屬燕京,豌豆黃兒久著名。紅棗都嵌金屑裏,十文壹塊買黃瓊。”
豌豆黃是北京春夏季節壹種應時佳品。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制最有名。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歷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壹直供應到春末。
北京的豌豆黃兒有兩種,壹種是北海公園仿膳制作的所謂宮廷小吃。另壹種則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出售的制作較粗糙的豌豆黃兒,這兩種小吃都叫豌豆黃兒,但用料、工藝、價格有天壤之別。
先說宮廷的小吃豌豆黃兒。精選上好的白豌豆,剔出雜質癟豆,洗凈燜爛,過細籮,沈澱後,加白糖桂花,冷卻後切塊裝入精美的禮盒裏,每塊豌豆黃兒的邊角再附幾塊金糕,紅黃相襯,饋贈親友很適宜。尤其是說這種
豌豆黃
豌豆黃兒是宮廷小吃,還說西太後最喜歡吃了,這麽壹宣傳,它的身價更不可壹世。不過那豌豆黃兒的顏色不完全是自然色,豌豆煮熟根本沒那麽黃。這種豌豆黃兒的價格昂貴驚人,當時平民人家誰買得起呀!而沿街叫賣的豌豆黃兒,卻是壹般人家孩子們解饞的小食品。
小販用砂鼓子(壹種較厚的平底圓砂鍋)將豌豆煮爛後,加入煮熟的小棗,凝固冷卻,磕出鍋來,切塊出售。小販推獨輪車,車上扣著幾鍋熬好的豌豆黃兒。吆喝
“豌豆黃兒哎——大塊的!”這種豌豆黃兒較粗,那整鍋的黃兒上豌豆皮可見,憑仗小棗的甜味,面面的,倒也可口。對當時平民人家的孩子來說,平時缺乏零食,
若能吃壹塊這樣的豌豆黃,也蠻有滋有味的。也正是這種做法制作的豌豆黃兒保持了豌豆的自然顏色和它的原味。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