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種植金盞花如何種植金盞花

如何種植金盞花如何種植金盞花

繁殖和播種

播種:秋播往往在9月中下旬以後進行:基質消毒播種用的基質最好的消毒方法是放在鍋裏炸,這樣任何病蟲害都能燙死。

催芽:用溫水(溫度與洗臉水相近)浸泡種子3 ~ 10小時,直至種子吸水膨脹。對於容易發芽的普通種子,這項工作可以省略。

播種:對於難以用手或其他工具撿拾的微小種子,可將牙簽的壹端用水浸濕,將種子壹顆顆粘在基質表面,覆蓋厚度為1cm的基質,然後將播種好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 ~ 2/3,讓水慢慢浸透(此法稱為“泡盆法”

以免把種子洗幹凈;

播後管理:秋季播種後,如遇寒潮低溫,可用塑料薄膜包裹花盆。

金盞花圖片(21)

起床幫助保暖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揭膜,幼苗要在上午9: 30前或下午3: 30後曬太陽,否則幼苗會長得很弱;大部分種子出來後,要適當間隔幼苗:把有病的、不健康的幼苗拔掉,讓剩下的幼苗之間有壹定的間隔;當大多數幼苗長出三片或三片以上葉子時,就可以移植到花盆裏了。

插條

扡插基質:是營養土或河沙、泥炭土等用於扡插的材料。由於條件所限,很難找到理想的扡插基質進行家庭扡插。建議使用由該站提供的準備好的和消毒過的切割介質。中粗河砂也可以,但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鹽堿地區的海砂、河砂不宜使用,它們不適合花草的生長。

扡插枝條的選擇:用於扡插的枝條稱為插條。通常結合取芯工作,將采摘的無病蟲害的粗頂尖作為插條,直接用於扡插。

采伐後管理

溫度:扡插生根最適溫度為18℃ ~ 25℃,低於18℃,扡插生根困難且緩慢;當溫度高於25℃時,插條易受細菌侵染而腐爛,溫度越高,腐爛比例越大。扡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包裹扡插用的花盆或容器;扡插後溫度過高時,降低溫度的主要措施是對插條進行遮蔭,遮蔭應覆蓋50 ~ 80%的陽光。同時,每天噴灑插穗3 ~ 5次,晴天噴灑次數多,雨天噴灑次數少或不噴灑。

濕度:切割後空氣的相對濕度必須保持在75 ~ 85%。可通過噴灑插條增加濕度,1 ~ 3次,每天壹次。晴天氣溫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雨天氣溫越低,噴的次數越少或不噴。但如果過度噴灑插條,很容易被病菌感染而腐爛,因為水中存在多種病菌。

光照:插條繁殖離不開陽光,但光照越強,插條內溫度越高,插條蒸騰作用越強,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條成活。因此,扡插後必須遮擋50 ~ 80%的陽光,然後在根系生長後逐步拆除遮陽網:晴天每天下午4: 00拆除遮陽網,第二天上午9: 00前覆蓋。

盆栽或移栽:幼苗盆栽時,先在盆底放2-2 cm厚的粗粒基質或陶粒作為濾層,撒壹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厚度約1-2cm,再覆蓋壹層厚度約1-2cm的基質,然後再放入植物,以便將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的基底可以是下列之壹。菜土:爐渣= 3:1;或園土:中粗河沙:鋸末(刨花)= 4:1:2;或者水稻土、池塘淤泥和腐殖土中的壹種。或者泥炭+珍珠巖+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泥炭+礦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盆做好之後,澆壹次水,在稍微陰涼的環境中養護壹周。

移栽幼苗時,先挖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壹層有機肥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4 ~ 6 cm,然後蓋上壹層土,放入幼苗,以便將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幼苗放進去後,回填土,蓋好根系,用腳把土踩實,澆壹次水。

取芯:壹般在開花前進行兩次取芯,以促進更多開花枝條的萌發:

在盆中1 ~ 2周後,或當幼苗高6 ~ 10 cm,有6片以上葉片時,除去頂端,保留下面的3 ~ 4片葉片,以促進分枝。第壹次取芯後3 ~ 5周,或側枝長到6 ~ 8厘米長時,進行第二次取芯,即去掉側枝頂端,保留側枝以下的四片葉。經過兩次取芯,株型會更理想,花的數量也會更多。

濕度管理:我喜歡高濕度的空氣。如果空氣濕度過低,會加速單朵花的枯萎。還怕下雨,晚上需要保持葉子幹燥。最佳空氣相對濕度為65 ~ 75%。

溫度管理:喜歡溫暖氣候,避免極熱,夏季溫度高於34℃時明顯生長不良;不耐霜凍和寒冷,冬天氣溫在4℃以下就睡覺或死亡。最適生長溫度為15 ~ 25℃。

秋冬播種,避開夏季高溫。

光照管理:春夏秋三季都需要在陰涼處維護。氣溫較高時(白天25℃以上),如果保持在陽光直射下,葉片會明顯變小,枝條節間變短,足葉變黃脫落,生長非常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狀態。

冬季由於氣溫不是很高,要陽光直射,以利於其光合作用、花芽形成、開花結果。

花期在室內保持壹段時間(10 ~ 15天)後,要移到有遮光(保溫)條件的地方壹段時間(壹個月左右),這樣可以交替交換,幫助植株積累養分,繼續開花。

肥水管理:與其他草花壹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要求遵循“輕肥勤施,量少次數多,營養全”的原則,施肥後夜間保持葉花幹燥:

春秋兩季:這兩個季節是其生長的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花寶”——“清水”——“花寶”——“清水”的順序(每周至少要保證“花寶”兩次),間隔期約為1 ~ 4天進行室外養護。如果在室內養2 ~ 6天,晴天或高溫的間隔會短壹些,雨天或低溫的間隔會長壹些或不澆水。

夏季:夏季高溫期,常進入休眠狀態,需肥需水少,甚至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的順序進行,間隔期室外養護3-5天左右,室內養護4-7天。澆水時間應安排在早晨氣溫較低的時候,晚上要保持葉片幹燥。也要經常噴灑植物。

冬季:冬季休眠期,主要任務是控肥控水。間隔期約為7 ~ 10天,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氣溫高的時候。

修剪:每兩個月剪去壹次老葉黃葉的枝條。只要溫度適宜,它們壹年四季都能開花。

培養和維護

幼苗有3片真葉時移栽壹次,幼苗有5-6片真葉時栽在10 ~ 12 cm的盆中。定植後7 ~ 10天,取芯促分枝或葉面噴施0.4%畢九液1 ~ 2次,控制株高。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使用“惠優”20-20-20通用肥。有了充足的肥料,金盞花大量開花。反之,肥料不足,花明顯變小退化。花期不留種子,剪去枯萎的花朵,有利於花枝萌發,多開花,延長花期。保存種子,要選擇花朵鮮艷、品種純正的植物,在陽光充足的日子收集種子,防止脫落。

金盞菊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每隔15-30天施用10倍水的腐熟尿壹次,直至2月底。金盞菊長到幼苗後期,葉片4-5片時,采摘尖(即摘心)可促進側枝發育,增加花數,第壹朵花枯萎後立即抹頭,也可促進側枝重新開花。

另外低溫播種,種子放在0℃冰箱裏24小時,然後在露地播種。苗床應在8月中旬遮蔭發芽,每周施壹次薄而腐熟的糞肥,9月下旬也可開花。

可以通過改變栽培措施來調節金盞菊的花期,調節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早春正常開花後,及時檢測殘留花梗,促進新枝重新開花;加強水肥管理,9月再開花-10。

2、8月下旬秋播。

3.3月底或4月初在庭院直播。幼苗完全長成後,適當間苗或移栽,並給予合理的肥水條件,6月初即可開花。因為金盞花的形成需要壹個漫長的低溫階段,春季種植的植株比秋季種植的植株要弱壹些,花也小壹些。

4.8月下旬露地秋播,最低氣溫升至0℃時立即撤去草簾。此時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同時每隔15天左右加壹次薄餅肥,使金盞花能在五壹節盛開。

另外,金盞花的種子在0℃的冰箱裏放幾天,然後在8月初種在露地裏,9月下旬就能開花。

生長節律

金盞花屬植物短而密,顏色有淡黃色、橙紅色、黃色等。,都是鮮艷奪目的。它們是早春園林中常見的草本花卉,適用於中心廣場、花壇和帶布花卉。

對於種子較大,可以用手或其他工具撿拾的種子,直接將種子放入基質中,以3×3 cm的間距播種。播種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子厚度的2 ~ 3倍。播種後,可用噴霧器和細孔噴頭濕潤播種基質,待盆內土壤稍幹時再澆透。還是要註意澆水不要太用力,以免把種子沖走。早春正常開花後,8月下旬播種於盆中解凍後移至8-10℃培養,白天置於室外背風向陽處,嚴寒時置於室內向陽窗臺。壹周左右澆壹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壹個月施壹次復合液肥,讓花朵在隆冬繼續綻放。八月下旬露地秋播,

金盞花喜陽光,忌極熱,耐寒。大苗耐溫低至9℃,幼苗易受凍害。我喜歡pH值在6.5-7.5的疏松肥沃的土壤。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20 -221,幼苗生長的適宜溫度約為15℃。

在生產中,金盞菊壹般通過種子繁殖。優良品種也可以扡插繁殖。金盞菊種子大小差異較大,如加速發芽72小時,大種子發芽率低62.5%,小種子發芽率低22.5%,育苗時盡量用大種子。種子采集後可以放在室內通風處陰幹,不要暴曬。

金盞花是春季花壇的主要美化材料之壹,色彩鮮艷,金光耀眼。它可以種植在花壇或形成絲帶,盆栽或切花。金盞菊為黍,可兩年栽培壹次。株高30厘米至50厘米,全株疏毛。葉互生,長圓形到倒卵形,葉緣有稀疏的齒,葉基部有莖。花為頂生,果為瘦果,形狀多變;花期從4月到9月。因其適應性強,有壹定的耐寒性,可在65438+10月第壹年露地苗床種植,待長出三片真葉時,天氣漸冷時,用小拱棚覆蓋越冬。明年三月下旬可以看到花;只能在清明節後的露天花壇移植。也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露天小拱棚中播種,4月中下旬移栽於露天花壇中,5月初可見花進行造景,可形成壹道亮麗的風景線。播種時要註意兩點:壹是播種時土壤要薄,以免看到種子,二是播種量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