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稱niúwíI càI
別名馬尾伸筋草、過江蕨、長須(江西草藥)、土茯苓(貴州草藥)、菝葜、伸筋草(陜西中草藥)、千層、鯉魚須、豇豆(金華常用中草藥選方)。
來源是百合科植物紫甘薯的根和根莖。夏秋收獲。
棲息地分布生於山坡森林。分布在廣東、廣西、陜西、浙江、江蘇、江西、貴州等地。
性味甘苦,平。
①江西草藥:性溫,味微苦。
②“貴州草藥”:性平,味甘。
③陜西中藥材: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益氣活血,舒筋通絡。治療氣虛水腫、肌肉疼痛、半身不遂、頭暈頭痛、咳嗽吐血、骨結核、白帶。
①江西藥:祛風化瘀。治療風濕、關節痛和跌打損傷。
②貴州草藥:清熱止咳,補虛益損。
③陜西中草藥: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炎止痛。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疼痛、高血壓引起的偏癱、骨髓炎和骨結核。
④金華常用中草藥選方:治白帶過多、淋巴結炎。
⑤湖南藥理學:舒筋活血,益氣通絡。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浸泡在葡萄酒或燉肉中。外用:搗固。
附加處方
①治療氣虛水腫:牛尾、毛燭、人參三錢、水高粱根兩元、葵花稈壹元。綠豆為導,燉肉吃。(貴州草藥)
②治療關節痛:牛尾五塊錢,路邊荊棘壹兩,老鼠蟄壹兩,豨薟草五塊錢。用水煎服。(湖南藥理學)
③治療腎虛咳嗽:牛尾用三錢,餓水蛭根,大火根,枸杞子根,棕櫚根壹錢。蒸雞吃。(貴州草藥)
④治咯血:三錢為牛尾、山羊、巖百合、觀音草,兩塊錢壹朵。煮衣服。(貴州草藥)
⑤治療頭痛頭暈:牛尾兩個,娃娃藤五個,雞蛋兩個。水煎,取湯,吃雞蛋。(江西本草)出處來自江西本草。
拼音名稱niúwíI càI
英文名河岸綠薔薇的根和根莖
別名馬尾伸筋草、過江蕨、龍須草、千金藤、伸筋草、背梁骨、千層草、鯉魚須、豇豆、毛竹、白胡子公、菝葜華。
來源
藥材來源:百合科白子菜的根及根莖。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菝葜。
采收與貯藏:夏秋季采挖,洗凈晾幹。
棲息地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森林、灌叢、溝壑或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除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西藏、川滇山區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性狀鑒別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橫生,分枝,表面黃褐色至褐色,每節有凹莖痕或短而硬的殘體。根附於根莖壹側,圓柱形,細長扭曲,長20-30cm,直徑約2mm,少數有微小分枝;表面灰黃色至淺褐色,有細密的縱紋和橫裂,皮常橫裂露出木材。堅韌,截面中央有黃木芯。微微的氣息,微苦微澀的味道。最好有許多長而堅韌的根。
化學成分:根狀莖和根中含有neotifapogenin -3-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neotigenin-3-O-α-L-鼠李吡喃糖基-(1→6)-
性質甜;苦;平的
歸經肝;肺經
功能以祛風除濕為主;通經活絡;祛痰止咳。治療風濕和痹癥;勞損引起的腰痛;跌倒受傷;咳嗽和哮喘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大量可用到30-60g;;浸泡在葡萄酒或燉肉中。外用:適量,搗實。
各種展覽
1.《江西草藥》:祛風化瘀,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2.《貴州草藥》:清熱止咳,補虛益損;
3.《陜西中草藥》: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炎止痛,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痛、高血壓引起的半身不遂、骨髓炎、骨結核;
4.金華《常用中草藥選方》:治白帶過多、淋巴結炎;
5.湖南藥理學:金淑活血,補氣通絡。
《中華本草》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