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鱸魚百科

鱸魚百科

中文裏***有四種魚類都可以被稱為鱸魚,分別是:海鱸魚,學名日本真鱸,分布於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匯處。松江鱸魚,也稱四鰓鱸魚,屬於降海洄遊魚類,最為著名。大口黑鱸,也稱加州鱸魚,從美國引進的新品種。河鱸,也稱赤鱸、五道黑,原產新疆北部地區。

目錄

1.生活習性

2.形態特征

3.分布範圍

4.養殖技術

5.營養價值

生活習性

自然分布

鱸魚喜棲息於河口鹹淡水,也能生活於淡水。

棲息環境

主要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均產,東海、渤海較多。

食性

性兇猛,以魚、蝦為食。

為常見的經濟魚類之壹,也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品種。主要產地是青島、石島、秦皇島及舟山群島等地。漁期為春、秋兩季,每年的10~11月份為盛漁期。

形態特征

體長,側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鈍圓;頭中等大,略尖。體長可達102厘米,壹般重1.5-2.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15公斤以上。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頷稍突出於上頷,上頜伸達眼後緣下方。兩頜、犁骨及口蓋骨均具細小牙齒。前腮蓋骨的後緣有細鋸齒,其後角下緣有3個大刺,後鰓蓋骨後端具1個刺。

體被小櫛鱗,側線完全、平直。體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銀白。體側上部及背鰭有黑色斑點,斑點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背鰭兩個,僅在基部相連,第1背鰭為12根硬刺,第2背鰭為1根硬刺和11-13根軟鰭條。

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至9枚,背鰭、臀鰭鰭條及尾鰭邊緣為灰黑色。

鱸魚喜棲息於河口鹹淡水,也能生活於淡水。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均產,東海、渤海較多。

養殖技術

1、池塘條件與準備工作

池塘面積以3300m2-6600m2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質無汙染,有較好的進排水設施、交通方便。放養前需幹池清淤、平整護坡,每公頃用生石灰750kg-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漿潑灑。7天後加水至1m深,為使水質保持良好狀態,可壹次施用二銨75kg/hm2,兩天後池水變為油綠色即可放養。

2、魚種暫養與放養

鱸魚苗種目前多為海捕,春季海捕苗種約為2.5cm-4cm,經捕撈轉運操作魚體會有不同程度受傷,為提高養殖成活率,可先進行中間暫養。暫養方式以養殖池中架設40目網箱比較方便。每立方米水體暫養苗種2000-3000尾,用110-6-210-6氯黴素撥灑消毒,待攝食魚糜後呋喃唑酮。前10天投餵鹵蟲幼體或海淡水技角類,橈足類,而後投餵新鮮魚糜。魚種培養至10cm左右,按1.5尾/m2投入養成池中。

3、養成管理

投餵,餌料以低殖雜魚為主,輔以人工配料。鱸魚搶食快,含量大,定時定量投餵很重要。投餵時要掌握魚吃飽,又不浪費餌料。每次投餵先少投引魚上浮搶食時再加大投餵量,待魚下沈不搶食時中止投餵,日投餌次數和投餌量視季節而異。鱸魚快速生長的適溫季節、日投餌4-5次,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0-30%,低溫的早春、晚秋,日投餌2-3次,占魚體重的1-10%。巡塘檢查,早晚巡塘觀察,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巡塘觀察內容包括魚體活動情況,池塘水色、氣味、透明度變化及池塘防逃設施和敵害等。

營養價值

鱸魚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還含有維生素B2、煙酸和微量的維生素B1、磷、鐵等物質。

鱸魚能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還可以治胎動不安、產後少乳等癥。準媽媽和產後婦女吃鱸魚,既可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另外,鱸魚血中含有較多的銅元素,銅是維持人體神經系統正常功能並參與數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功能發揮的不可缺少的礦物質。

食用價值

1.鱸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2.鱸魚還可治胎動不安、產生少乳等癥,準媽媽和產生婦女吃鱸魚是壹種既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的營養食物,是健身補血、健脾益氣和益體安康的佳品,鱸魚多為清蒸以保持營養價值。

3.鱸魚血中還有較多的銅元素,銅能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的功能並參與數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的功能發揮,銅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鱸魚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