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別稱白頭鵯、白頭婆、白頭殼仔等,為雀形目鵯科鵯屬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臺灣亞種於臺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白頭翁吃大量的農林業害蟲,農林益鳥之壹,非常值得保護,下面我們就壹起來看壹看白頭翁吃什麽食物吧!
白頭翁吃什麽食物?
白頭翁為雜食性鳥類,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龜甲、步行蟲、金花甲、鼻甲、夜蛾、瓢蟲、蝗蟲、蛇、蜂、蠅、蚊、螞蟻、長角螢、蟬等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蟲和幼蟲,也吃蜘蛛、壁虱等無脊椎動物,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薔薇、寒莓、衛茅、桑椹、石楠、女貞、楝、櫻桃、苦楝、葡萄、烏桕、甘藍、藍靛、酸棗、樟、梓等植物果實與種子。
白頭翁的生活習性
白頭翁喜歡將巢築在相思樹或榕樹上,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築碗形巢於陽臺花木、樹叢盆栽之中,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繁殖期每壹對白頭翁會建立它們的領域,其範圍面積小,巢通常築在離地面不高的雜木林或樹叢上,雌、雄鳥***同育雛,通常壹季繁殖1到2次,壹窩產3到4枚蛋,繁殖季節幾乎全以昆蟲為食。幼鳥需要經過大約兩個星期的孵化才能破殼而出,再經過大約兩個星期的餵食,就可以出巢。
白頭翁的種群現狀
白頭翁是中國特有鳥類,是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廣大地區的常見鳥類,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裏,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已經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白頭翁的人工選育
1、鳥的選擇:壹般飼養白頭翁是為聽其悅耳鳴聲,故多選擇雄鳥,但雌雄羽色相似,較難區分,有經驗的人可根據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白色清晰,雌鳥稍發汙等特征鑒別出來。幼鳥頭灰褐、背橄攬褐色、腹部及尾下復羽灰白,容易跟成鳥區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鳥膽小,不易馴熟,故通常掏長羽芽的雛鳥或將離巢的幼鳥飼養。
2、籠的特點:白頭翁食昆蟲和水果,糞便多而稀軟,喜歡水浴,因而鳥籠的底宜為亮底,下邊有托糞板,便於糞便漏下和清刷。可自制竹籠,圓型(直徑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在北方亦可用點頦籠飼養。
3、飼料餵法:飼養白頭翁可以壹種粉料做為常備飼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雞蛋黃按5:2:3的比例混勻餵給,或者餵點頦粉(綠豆面、玉米面、熟蛋黃、淡水魚粉或蠶蛹粉按5:2:2:1配合),經常補充些水果和昆蟲幼蟲及蛹。
4、管理調教:在人工飼養下白頭翁屬軟食鳥,水罐內的水容易汙染,每天需要清刷並換新鮮飲水。餵給的水果當天吃不完的應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給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壹次鳥籠。白頭翁不耐寒,在北方飼養冬季壹定要移至室內飼養,停止外出溜鳥。
5、飼養要求:白頭翁適合吃壹些柔軟細嫩的食物,用的水罐很容易被汙染,每天都要給它清洗水罐,還要保證它總是喝到幹凈的水質,當天沒喝完的水壹定要換掉。夏季要提供白頭翁洗浴用的水漕,春秋也需要,會自己梳洗。鳥籠要隨時保持幹凈,每周都要徹底清洗壹次。
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