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蝸牛養殖的生活習性
?蝸牛是壹種腹足類軟體動物,喜歡生活在冬暖夏涼、泥沙松軟、餌料豐富、水質新鮮的水中,特別是在有流水的地方。蝸牛是雜食性的,主要吃水生植物的嫩莖葉、有機碎屑等。,而蝸牛喜歡夜間活動和進食。最適生長溫度為20 ~ 27℃。
?2.蝸牛養殖的繁殖習性
?春末夏初水溫升至15℃時,蝸牛從越冬洞爬出,在水底覓食生長。4月開始繁殖,7-8月是蝸牛繁殖的季節。1 ~ 2歲雌性可產20 ~ 30,4歲以上雌性可產40 ~ 50。幼蟲出生後生長迅速,壹年即可發育到性成熟。每年的4月到9月是產卵季節。
3.蝸牛養殖場的選擇
?釘螺孳生地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好、有腐殖土、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自來水。螺池壹般為1.5 ~ 1.6m寬,10 ~ 15m長,也可能以地形為準。在水池周圍做壹道坎,坎的高度在50厘米左右。水池兩端開有進水口和出水口,安裝有防逃網。同時,在養殖池中間種植茭白等水生植物,既能提高土地產量,又能為釘螺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4.放養蝸牛進行蝸牛養殖
?壹般從3月底開始就可以陸續往池塘裏投放種螺了。在螺放入池塘10天之前,按每畝50 ~ 100公斤的劑量對整個池塘噴灑生石灰,清除野生魚、蝦等雜螺。3 ~ 4天後,在池塘中堆放有機肥和繁殖餌料生物,供蝸牛食用。蝸牛可以從市場上購買,也可以自己收集。每平方米有100 ~ 120粒種螺,池塘還可養4尾夏季鱅魚。播螺前,在池塘中施入適量糞便,培養餌料生物。種螺的放養最好在育螺前期完成。種子螺應選用新鮮的淺褐色、殼薄而完整、圓拱無光澤的螺。養殖的螺螄可以單獨放養,也可以套種壹些鰱魚和鱅魚品種,或者采用螺螄和泥鰍混合養殖。
?5.蝸牛養殖的水質調控
?養螺池的水質是養螺成敗的關鍵之壹。首先要保證水質優良。任何含有大量鐵和硫的水都不能使用。因為含鐵量過高的水,放養幼苗後死亡率很高,存活下來的螺殼上也附著紅銹,甚至螺肉都呈紅褐色。
真心幫助妳,說不定對妳有幫助,望采納。謝謝妳。
硫磺的水質也讓螺螄散發著硫磺的味道,無法食用。微濁的河流或池塘中的天然水體最適合水產養殖。不能太清澈透明,水體要含有豐富的天然餌料和充足的氧氣。要經常給螺池註入新水,調節水質,尤其是繁殖季節,最好保持水流通暢。在高溫季節,最好采用流水養殖。春秋兩季以微流水栽培為佳。螺螄池的水深應保持在30厘米左右。
?6.蝸牛養殖的飼養管理
?在自然水體中的粗放式養殖方式,只要保持水體肥力,定期施用適量的糞肥、雞糞、牛糞、豬糞或稭稈等有機肥,就能滿足釘螺的生長需要。也可以餵菜葉、米糠、豆餅、菜餅、動物內臟等剩菜。餅泡軟後餵,其他飼料切碎混合均勻。
?蝸牛不需要太多的營養。將米糠、麥麩、豆餅按60%、25%、15%的比例簡單混合,制成蝸牛的壹級飼料。在適宜的生長溫度下(20 ~ 27℃),螺的食欲很強,可兩天投餵壹次,投餵量為體重的2% ~ 3%。水溫15 ~ 20℃或28 ~ 30℃時,每周投餵兩次,每次投餵1%左右。當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時,則小於或等於零。在自然狀態下,蝸牛當年可長到6-8克,而人工養殖的個體重量可達12-15克。
7.蝸牛養殖的越冬管理
?當水溫降到8 ~ 9℃時,蝸牛開始冬眠。冬眠的蝸牛使用殼頂粘土,只在土壤表面留下壹個圓形的洞,氣泡不時出現。越冬期間蝸牛不進食,但養殖池水深仍需保持在10 ~ 15 cm。壹般每3 ~ 4天要換水1次,保持適當的含氧量。
?8.蝸牛養殖的收獲和運輸
?經過壹年的精心培育,放流的幼螺可達10 ~ 20g,當年孵化的幼螺可達5g以上。采收河螺時,應采取大螺捕捉,小螺分批投放市場的方法,並有選擇地捕撈成螺,保留幼螺,保留部分母螺,這樣可實現自然補植,以後不用放苗。根據它們的生活習性,在炎熱的夏秋季節,它們選擇在夜間撿拾放在岸邊或水中的竹枝和稻草,在冬春季節選擇陽光充足的中午。此外,蝸牛也可以通過在下池捕捉或在排水幹池中撿拾來收獲。
?蝸牛的運輸非常簡單,可以用普通的竹籃、木桶等包裝。,或用編織袋包裝。只要蝸牛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濕潤,就可以避免暴曬。
真心幫助妳,說不定對妳有幫助,望采納。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