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點是恐懼。
例:遇見公公婆婆被她肩上的頭皮屑惡心到,被海飛絲廣告感動到。
2.酷點就是瞬間滿足。
舉個例子:如果妳餓了,用app點外賣,很快就到家了。馬上就滿足了,爽。
3.癢是為了滿足虛擬的自己。
比如網絡名人經濟,賣的是消費者對虛擬自我的需求。
體驗筆記
梁寧老師在文章中提到,無論是做產品,還是觸摸產品,還是觸摸壹個人,都要從壹個點出發。
我的理解是,從壹個小場景,壹個小功能,壹個小需求,去理解用戶,去滿足用戶,去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1.痛點:幫助消費者抵抗和解決他們的恐懼。
痛點是什麽?痛點是壹種恐懼。對未來的壞事件有恐懼,焦慮,確定性,恐懼和焦慮。
梁寧老師在她的文章中舉了幾個例子。
網友劉孜表示:遇到某個號碼就恨不得卸載手機的通話功能。遇到頭疼腦熱的小病,跑醫院能折騰死人,但是不敢亂吃藥。這時候有壹個App很好的解決了我的問題。
壹位名為舒大昌的網友說:當年海飛絲的廣告很觸動我。第壹次去看望公公婆婆,肩膀上滿是頭皮屑,讓老人看著很反感;面試時衣服上有白點,讓面試官皺眉...這些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看了幾遍這些文字,我才慢慢明白這些用戶在表達什麽。
是恐懼,是害怕,是擔心。這裏面有壹種想象。
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舉壹個例子。為什麽醫美產品賣得這麽好?因為有壹種恐懼,生命寶貴,青春稍縱即逝。
為什麽校外教育培訓行業發展如此迅速,家長如此舍得花錢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背後是恐懼。恐懼階層固化了。我擔心我的老無所依。我害怕我的孩子將來會很普通,甚至落後。我害怕我無法面對自己平凡的退休生活和孩子平凡的社會地位。
2.酷點:找壹個能立刻讓用戶滿意的產品切入點。
酷點就是瞬間滿足。妳想要嗎?好的,我馬上給妳。壹會兒妳就會感覺很好。酷點就是滿足的速度快,滿足的程度夠深。
妳餓了,點了外賣,不到30分鐘就到了。
妳想打車,用手機app叫出租車,不到10分鐘車就來了。
妳買生活用戶,手機,家電,用購物app下單,今晚下單,明天中午到貨,快遞小哥送到妳家。這太酷了。
妳想要嗎?很快會有壹個。
梁寧老師也提出了壹個非常有趣的觀點。壹般來說,產品經理,如果妳看到了用戶不開心的狀態,但是沒有馬上找到讓用戶滿意的方法,那麽妳還是沒有找到這個產品的突破點。
為什麽?因為對於很多用戶來說,甚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我實現其實是壹條漫長而痛苦的路,人性是懶惰的。
我們看到壹個人表現出勤奮、規律、自律。事實上,這是壹系列的恐懼,集體人格和潛意識的壓迫。所以,如果沒有瘋狗追逐的恐懼,沒有繼續餵養的滿足感,僅僅依靠壹個App來幫助女性實現自我,可以說這是壹個不痛不癢的產品。
自我實現是壹條漫長而痛苦的路。自律的背後,是恐懼和集體人格。
如果產品要成功,它需要給用戶即時的滿足,養活用戶,並立即滿足他們的需求。
也就是說,做產品,壹方面要抓住用戶的恐懼,幫助用戶解決恐懼,至少緩解現實中恐懼的壹些問題。我覺得可以緩解使用者的應激激素分泌。
另壹方面,既要給用戶提供滿足感,又要快速滿足用戶,讓用戶覺得爽。我覺得可以及時刺激使用者的多巴胺分泌。
我想談談我看到的問題的另壹面。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行業競爭的加劇,所有的商家都在努力取悅消費者。
妳可以在30分鐘內發貨,我可以在25分鐘內發貨。這對改善消費者體驗是有好處的。
但是商家之間的競爭不斷擡高了消費者的內在心理預期,消費者越來越挑剔,越來越沒有耐心,這對商家和消費者都不壹定是好事。
滿足消費者的成本在上升,消費者自己也不太可能感到滿意。如何在商業利益和人性、理性、安心之間找到平衡點,可能是未來產品經理乃至商業模式的重大挑戰之壹。
3.癢點:滿足的是人的虛擬自我,想象中的理想自我,理想的生活方式。虛擬自我的實現。比如壹個明星有同樣的產品。
比如電視劇《來自星星的妳》播出後,各個貼吧裏的人討論了很多關於衣服、化妝品、人物表情、態度等等話題。
以及網絡名人電商的營銷模式,淘寶壹號網絡名人雪梨的服裝營銷過程,向我們展示了網絡名人是如何創造壹種生活方式,影響粉絲購買的。
在這些現象和用戶行為的背後,是人們對理想自我的期望,或者說虛擬自我實現,是壹個實現理想自我的過程。
對於討論《來自星星的妳》中男女主角穿衣搭配的觀眾來說,他們在男女主角身上看到了壹些思考和想象。
對於從網絡名人悉尼買過衣服的淘寶用戶來說,他們買到的可能是壹種理想的生活方式。
課程結束時,梁寧總結道,痛點、酷點和癢點都是好點。這個要看產品經理對用戶哪壹點感受最深,最準。
我的思維是回到產品經理的思維,產品的出發點不僅僅是滿足用戶的功能需求,更要滿足情感需求。
任何C端消費和生活服務產品都需要考慮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
B端的工具產品、運營產品、企業級服務產品,在滿足功能需求的過程中,也需要考慮情感因素。
因為人是有情緒的,即使是無意識、集體人格、恐懼等因素,人也會暫時隱藏自己的情緒需求。在使用產品和實現商業模式的過程中,人的情感因素會發揮作用,但這種作用有時會淹沒在用戶行為中,淹沒在用戶的社會角色中,淹沒在壹群人的集體人格中。
總有壹些時刻,甚至很多時刻,用戶的情感驅動力會顯現出來,這是用戶需求的壹部分,也是產品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