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素是形成植物顏色的主要色素,其合成必須受到光的誘導。光線越強,花青素積累越多。藍光和紫外光是促進花青素合成最有效的光質。光的強度、質量和時間通過影響花色素苷的合成和調節花色素苷相關酶的活性來影響有色植物的顏色發育。壹些植物種類,如女貞、紫葉小檗等。,光線越強,葉子的顏色越鮮艷。但有些室內觀賞植物,如孔雀竹芋,只有在微弱的散射光下才會呈現出五彩繽紛的顏色。
萬壽菊葉片中花青素的合成與強光、低溫和高輻射有關。實驗表明,溫度明顯影響葉片中花色苷的含量。北京的黃櫨沒有河南南部的顏色鮮艷,可能是南方晝夜溫差小,不利於糖分的積累和花青素的消耗。葉綠素對溫度的適應性差。秋季,隨著氣溫的降低,葉綠素首先分解,新葉綠素的合成也受到限制,葉片中原有的類胡蘿蔔素顯示出來,使葉片變黃或變紅。同時,由於秋季溫差大,有利於葉片中糖的積累,進而促進花青素的合成;隨著降雨量的減少,花青素的濃度增加,植物的原葉呈紅色或橙紅色。
病毒能在植物中引起花葉,如寄生在花椰菜中的花葉病毒。煙草花葉病毒能侵染200多種植物,使植物產生不規則的色斑。有時,雖然葉子還是綠色的,但葉脈會變成黃色、白色或紅色。但只要病毒不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它不僅不會造成危害,還會讓葉子變得更漂亮。所以有些人用病毒育種讓植物更加豐富多彩。由於彩葉植物引種地與引種地的風土條件差異較大,壹些金葉、紫葉植物的葉片可能會變綠,如金葉雪松、花葉楊、金葉紅豆杉等,主要是這些彩葉植物由病毒引起,健康後變綠。
植物養分的缺乏會導致植物的葉色發生變化。比如土壤缺氮時,葉柄和葉基紅色,主要是葉綠素合成減少,類胡蘿蔔素顏色出現;缺磷時,葉片深綠色,有褐色斑點,老葉紅色;缺鉀時,葉緣呈褐色;缺硫時葉片呈黃綠色、白色和藍色;缺鈣時,葉片有紅褐色斑點,首先出現在葉脈之間;當鎂缺乏時,葉子有斑點,從葉子的中心開始。以上葉色的變化都是營養不良引起的,是短暫的,補充適當的營養後葉色可以恢復。
人們常常遺憾在香山欣賞紅葉的時間太短。知道了五顏六色植物的奧秘,人們再也不用後悔了。現在,我們可以讓紅葉每天出現,甚至可以讓黃葉、紫葉、雙色葉、三色葉在我們需要的時間和地點隨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