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136.4平方公裏,東經108 25'-108 35 ',北緯30° 10 '-30° 19 '。0鄉位於蓮花村街道楓木場鎮寶蓮街道。轄昌平、唐爽、詩雨、蓮花、朱峰、沐風、國風等7個行政村,1家醫藥分公司。全鄉3228戶,總人口10992人,其中農業戶3056戶,10606人,占95%。全鄉耕地面積15495畝,其中耕地3722畝,土壤11773畝。
-自然條件
由東南向西北走向的四大山脈延伸至四個山地平原,由三條大溪流組成,東南高西北低,相互對峙,溝壑縱橫。最高點是大花澗,海拔1769米,下尚潔組1040米,年平均氣溫12.4℃,年平均降雨量1350至1400毫米,無霜期179至218。
沐風鄉是石柱縣典型的邊貿集鎮之壹。它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75.7%)。風景優美,交通便利,是個好地方。三大經濟支柱支撐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分別是醫藥(中草藥)、牲畜(畜牧業)、蔬菜(糧食)。享有“中國黃連之鄉”、“土家族民歌之鄉”的美譽。
-特色資源
沐風鄉中藥材種類繁多,人工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有黃連、黃柏、厚樸、杜仲、蕎麥、山楂等。野生中草藥主要有天麻、黨參、金銀花、石菖蒲、魚腥草等。
1,黃連:楓葉壹直是黃連的產地。它在沐風鎮已經種植了600多年。今天,它仍然是沐風農村經濟的支柱工程。全鄉每年新種植黃連2500畝,面積1.3萬畝,年收獲黃連2500畝,年產量500多噸,農民收入2000萬元。
2.三木藥材:目前有黃柏3000畝,厚樸1.200畝,杜仲500畝。和300畝山楂。
3.金蕎麥:2005年,金蕎麥落戶本鄉,試種50畝。2006年已在全鄉推廣,種植面積650多畝。
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生產,使農民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大大改善了農民的生存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沐風鄉草地資源十分豐富,畜牧業發展方興未艾。存欄肉牛6000頭,待宰肉牛2500頭。2005年,成立了65,438+0個專業肉牛合作社。存欄山羊4000只,待宰山羊3000只;畜牧業年收入達830萬元,是全縣著名的畜牧業生產發展基地之壹。
自2003年以來,全鄉種植蒓菜2800畝,年產蒓菜2000多噸。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西歐等國家,菜農年純收入達800萬元。目前,湟水供銷社新建的“石峪村水草加工廠”和石柱縣糧油經貿有限公司新建的“劉競”水草加工廠,成立了“石峪村熟田水草專業合作社”和“石峪村水草專業合作社”。2005年,詩雨村熟田水簾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縣“十大亮點”之壹,年底被評為創新工作先進單位。
-道路交通
楓葉的交通非常便利,四通八達。全鄉7個村33個組,全部通公路,與外界聯系十分方便。其中,石墊路由油草河入境,經長平、蓮花、朱峰三村到達湖北玉龍省界。國內高速公路長20公裏。還有從楓樹到冷水的楓樹冷路和通往7個行政村的村道,非常暢通,形成了以楓樹為中心的交通網絡。
-觀光
臺灣海峽兩岸,青山相對,山谷流水,溪流眾多,景色迷人,蔚為壯觀。春天可以欣賞杜鵑花,夏天可以避暑,秋天可以欣賞紅葉,冬天可以玩雪,花香醉人。油草河位於該鄉長平村和國豐村,全長20公裏,是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十大景點之壹。
陽東河和兩岔河更是迷人。如果水庫建成,將遠超萬盛水庫的雄偉姿態,全長約40公裏。詩中說:“早上看肖劍(地名:景區內壹座巍峨的山峰),中午在山腳下休息,日落時仍看肖劍。”峰回路轉,蜿蜒曲折,河兩岸懸崖高達數千米。壹池碧水倒映天際,奇花異草,古樹參天,猴子偶爾在岸邊嬉戲,魚蝦在河中飄蕩,讓人流連忘返。石柱縣已將這裏擬建的電站列為該縣2006年重點建設項目之壹,目前正在進行勘察和立項。
未開發的景點有:寶塔寺、平寨子、捆寨子、猴石、魚洞等自然景點,以及保存完好的地主莊園——李佳大院。如果有識之士前來投資開發,其旅遊價值簡直不可估量。
——非公有制企業
非公有制企業發展迅速,* * *引進資金400萬元,建成楓葉紅磚廠、時宇蒓菜加工廠、“呂晶”蒓菜加工廠等5家建材和綠色食品加工廠。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完成投資1.78萬元,全面完成了中心校和村校“九年計劃”,順利實現了“兩基”和“普及化”的全面達標;黨建工作全面推進,投資50萬元建設昌平、詩雨、蓮花等村級活動室。投入200多萬元治理了鎮上的滑坡,使鎮上的政府官員、教職工、住校學生、街道居民、農民工、商人等群眾的生命財產得到了保障* * * 1200;投入40萬元解決了果峰村化隆組、果峰組、蓮花村石蓮組、楓木場鎮3500余人的飲水問題。
-當地習俗
楓樹人淳樸大方,樂於助人,熱情好客,蘊含著濃濃的土家族風情。愛唱山歌_二調,喜歡打鑼鼓摔馬鑼鼓,鴻喜說吉祥,白喜唱孝子歌,寫寫玩玩,自得其樂。花帶、花腰、花枕、花簾、花帶、花帽、花鞋、花鞋墊。都是土家妹子千針萬線繡出來的。圖案新穎,栩栩如生,做工精致簡直妙不可言,是手工制作的珍品。是渝東南的“土家民歌之鄉”,土家風俗民情至今保存完好。
三大產業是堅強的支柱,壹張繡滿楓葉的藍圖。我相信,在沐風鄉黨委和0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壹萬多土漢人的共同努力,沐風這座風水寶地壹定會以更加美好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石柱縣東大門上最璀璨的明珠。
2011年8月23日,農業部認定沐風鎮為第壹批全國示範村鎮(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