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好的疏松土壤中,不易板結。壹般情況下,土壤中可以混入壹些水礫石灰,如腐葉草灰。排水透氣性差的土壤導致根系呼吸受阻,爛根壞死,蘆薈長勢不佳。
溫度:蘆薈怕冷。長時間生長在無霜環境,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進程受阻,低於0℃就會凍傷。最適生長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
水:和所有植物壹樣,蘆薈也需要水,但它最怕積水。在多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暢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葉片萎縮、枝葉和根系腐爛甚至死亡的情況。
陽光:蘆薈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生長。需要註意的是,新種的蘆薈不曬太陽。最好只在早上見太陽,十個半月後慢慢適應陽光,茁壯成長。
肥料: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或缺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壹些微量元素。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盡量使用發酵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蚯蚓糞更適合種植蘆薈。
繁殖方法:蘆薈壹般采用幼苗移栽或扡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速度快,能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
蘆薈是熱帶植物,天生怕冷。但它也是壹種很好的活體植物。當然,要讓蘆薈長得又快又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性精心培育。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好的疏松土壤中,不易板結。壹般土可以摻壹些碎石灰,比如腐葉草灰。排水透氣性差的土壤會造成根系呼吸受阻,根腐壞死,但沙土過多往往會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長勢不佳。
蘆薈怕冷。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在5℃左右停止生長,其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5℃ ~ 35℃,濕度為45% ~ 85%。利用溫室進行保溫栽培,將解決我國北方大面積種植蘆薈的越冬問題。蘆薈和所有植物壹樣,都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多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暢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葉片萎縮、枝條腐爛甚至枯死的情況。蘆薈在15℃ ~ 35℃左右生長最快,我國大部分地區在3月至10時滿足此溫度。這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松土除草,可促進土壤通氣,加速土壤養分轉化,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實現快速健康生長。
在炎熱的夏天,及時澆水尤為重要。蘆薈喜光耐熱,但在夏季氣溫高、降水少的情況下也要防幹旱。適當的澆水可以獲得更高的產量。澆水不能過量,壹般5 ~ 10天澆壹次即可。在旺盛生長期,土壤中的養分不斷被植物吸收,適時追肥會影響蘆薈的生長。有機肥壹般肥效慢,蘆薈生長受影響後再施肥就來不及了。施肥壹次不宜過多。不要汙染樹葉。如果被汙染,用清水沖洗。蘆薈種植三年左右就可以采摘了。三年以上的葉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采葉時壹般應從植株下部開始,成熟的葉片要隨熱降溫,以免傷害植株,白天保持中間體完整。因為蘆薈葉中的水分占96%以上。受損葉子流出的汁液是營養的損失。此外,受損葉片不易保存,也會影響其他葉片的儲存。秋季要控制澆水,可以采用噴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較幹燥也沒關系,否則容易爛根。除了秋冬保暖,還要註意盡量讓蘆薈多見陽光。室內盆栽蘆薈可以放在有遮擋、陽光充足的地方。如果氣溫較低,可以在上午9點以後,下午3點以前,用透明塑料袋覆蓋,進行日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