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有人知道這種大豆怎麽吃嗎?

有人知道這種大豆怎麽吃嗎?

大豆兼具營養和保健的優良特性,是不可多得的均衡膳食資源。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祖先改良和發展的這種傳統食物精華嗎?

眾所周知,大豆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比例適當、完整,必需氨基酸結構質量優良;富含健腦、益腦、補腦成分;富含鈣、磷、鐵,對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患有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和缺鐵性貧血者十分有益。但是,怎樣吃大豆才能達到最佳的營養和食療效果呢?

壹.加工

大豆營養優勢的利用程度與加工程度成正比。大豆是壹種高蛋白的植物,加工前蛋白質的消化率很低。大豆加工越精細,利用率越高。比如炒豆角的蛋白質消化率是60%,熟全豆是68%,熟豆漿是85%,而豆腐、豆腐、豆粉的消化率高達95%。所以把大豆做成工業食品可以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

黃豆壹定要煮熟。生大豆和生豆漿的壹些活性成分,如胰蛋白酶抑制劑、植物血凝素、植酸、皂甙等。,有抗癌等特殊功效,但也有抑制營養吸收、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敏感人群過敏不適等不良作用,所以以前稱為抗營養因子。現代研究證明,這些活性成分經過烹飪或適當加工後,可以降低到無害的程度,仍然可以發揮食療作用。

需要註意的是,加工會改變大豆的營養成分,如過度加熱會造成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豆漿和豆腐不含不溶性纖維素;生豆類食物蛋白質消化率較低,但作為抗癌飲食,多種活性成分相互配合,效果會更好;發酵豆制品氨基酸含量增加,消化率高,還含有大豆本身不含的VB12等營養成分,但幾乎不含可溶性膳食纖維低聚糖。因此,同壹種大豆產品不能過於偏袒其中的壹種,而應該多元化,做到均衡全面,這就使得大豆產業化的進程更加迫切。

第二,平衡

均衡飲食中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蛋白質的營養互補性。這個營養學術語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蛋白質可以彌補氨基酸的不足,從而提高整體吸收率,達到更高的營養價值。其中,動植物蛋白質的相互促進作用也被稱為“動植物的互補作用”,是平衡膳食的重要標準。大豆在平衡膳食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唯壹的植物性完全蛋白,能與幾乎所有的動植物蛋白產生良好的營養互補作用。鮮奶和豆漿是典型的動植物互補效應。除了蛋白質之外,牛奶中的酪蛋白可以促進豆漿中鈣的吸收,豆漿中的鐵可以彌補牛奶中鐵的不足,大豆卵磷脂可以減少脂肪的吸收,促進脂肪代謝,使人們可以保持良好的身材,而不必追求味道低劣、價格昂貴的脫脂牛奶。所以,鮮奶豆漿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最佳飲品。大豆是素食者最好的蛋白質來源。大豆與谷物(如谷類、小麥)的蛋白質營養互補性也值得稱道。在中國,谷物和面食是主食,容易導致賴氨酸和蘇氨酸的缺乏。將大豆與大米、面粉壹起食用,既能補充這些限制性氨基酸,又能平衡大豆中含硫量相對較低的氨基酸。這也是中國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提出的平衡膳食所大力提倡的。

第三,牛奶和豆漿

現在社會上流行壹句話:“男人喝牛奶,女人喝豆漿”。這種說法是科學的,因為大豆中含有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對女性有特殊的生理作用,如調節內分泌、使皮膚健美、預防乳腺癌、預防更年期潮熱等。,但並不代表男人喝豆漿或者女人喝牛奶會有什麽危害。尤其是男性看到大豆雌激素的宣傳,沒有必要產生抵觸情緒。大豆是植物雌激素(異黃酮)的唯壹有效來源。異黃酮作用於人體的機制是取代人體內源性雌激素的受體位置,調節激素水平,降低激素相關癌癥的風險,如乳腺癌。男性體內也存在雌激素受體,異黃酮也能對男性產生有益的生理作用,包括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