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南京夫子廟有什麽好吃的?

南京夫子廟有什麽好吃的?

夫子廟地區是南京小吃的發源地。早在六朝時期,這裏就成為了整個城市的小吃中心。明清和民國時期,隨著秦淮燈船的興起,這裏變得更加繁榮。小小的夫子廟地區,有20家小吃店,成為南京小吃集中的地方。

名店有“奎光閣”、“新七坊閣”、“江”、“學苑”、“雍和苑”、“劉鳳菊”、“五鳳居”、“德順居”、“龍門居”等。還有獨壹無二的“悅來閣”,是停泊在秦淮河上的壹艘原創小船。“學園”和“雍和園”的包子,皮薄餡多,鹵水足,每個都有20多疊,蟹黃的包子更好吃。“新奇方哥”提供風味獨特的蔬菜包子、酥燒餅、甜豆沙包子、雞肉面、幹絲、春卷。抗戰勝利後,“江·”、“小巴黎”合稱“三夫子廟”。“江”以做牛肉鍋貼而聞名。

“劉鳳菊”以豆腐和蔥油餅聞名;“小巴黎”用女侍吸引客人,頗有洋氣。20世紀80年代以來,夫子廟小吃空前繁榮,老字號“雍和園”、“七方閣”(原“新奇方閣”)、“江”、“奎光閣”、“劉鳳菊”、“寶順興”(現詹園面館)等發揚光大。數十家個體小吃店技藝非凡。秦淮美食研究會成立於8月,1987,研究秦淮美食,指導下屬企業提升菜品品質,探索創造菜品。

從1987到12,全市每年舉辦壹次美食月,之後發展為每年兩次的美食節。這種美食節有組織、有計劃、集中、規模巨大,壹批批好吃,風味獨特,吸引了眾多食客。美食節期間實行開放式管理,邀請北京、天津、南京、成都、昆山、無錫、揚州、鎮江等地的名師在夫子廟表演。夫子廟小吃深受海內外遊客喜愛,19個品種獲得省部級獎勵或榮譽稱號。* * * * * * * * * * * * * *逛完夫子廟,品嘗夫子廟小吃,我高興地寫下了“十裏秦淮,流千年,六朝勝景,今更輝煌”的題詞。

“早上包裏都是水,晚上包裏都是水。”這是南京人的壹句老話。意思是早上在茶館喝茶,晚上在浴室洗澡。這也是老南京人的習慣。那時候,南京幾乎每條大街小巷都有茶館。據1935統計,當時全市有近300家茶館。

夫子廟是南京歷代茶館集中的地方,也是舊中國茶館的典型代表。在這個繁華地區有幾十家大大小小的茶館。清末以來,這裏有著名的文曲、水映臺、萬泉、大路、學苑、奎光亭、新七坊亭、雍和園、六朝居、飲青、世園會、德月臺、怡順、鴻福園、何春園、人民、樂群、龔玥、文鸞亭、天香亭、林峰亭、龍飛亭。

顧名思義,茶樓應該是以茶為主業的,但隨著茶樓的繁榮發展,其實各種糕點小吃已經成為茶樓的大宗業務,有的還提供特色茶菜和醇香的酒來吸引顧客。從古至今,夫子廟的小吃都離不開包子、燒餅、幹絲。

包子在這三種商品中歷史悠久。當時,劉長興的蒸餃是南京最有名的包子,他的包子又薄又鹹,與眾不同。所謂薄皮,就是不會破,不會漏,不會沈。劉包子的餡料除了鮮肉,還夾雜了很多皮肚,俗稱肉皮餡。這種餡壹旦蒸熟,所有的皮肚都變成了鹵汁。至於這種肉餡的比例,劉國發保密了。許多同事壹個接壹個地抄襲他們,但他們不如劉長興,因為他們沒有抓住要點。

燒餅燒餅是南京最受歡迎的食物。當時南京所有的茶館都在搞燒餅。燒餅其實是洋貨,原本是波斯(今伊朗)食品。“蟹殼黃”是秦淮最暢銷的燒餅。形狀像螃蟹,顏色像煮熟的蟹殼。入口酥脆,清香,回味悠長。這種豬油蔥花的“蟹殼黃”不簡單。家裏技術不熟練,經驗不豐富的人,不僅燒餅烤的不好,有時手還會被火燒到,行話叫“戴手串”,不僅影響店的生意,還很尷尬。

幹絲以前在茶館吃其他小吃之前,都會先吃幹絲。當時秦淮茶館家家都有“煮幹絲”。至於專賣綠茶卻不賣幹絲的茶館,那是絕無僅有的。但開始經營幹絲的不是茶館老板,而是茶館服務員的“私貨”。當時服務員的收入主要靠飲茶人有限的小費,工資微薄得可憐,於是服務員就合資做幹絲。每天在茶館開門之前,夥計們都要分壹份,然後在市場關閉後平分收益。所以南京茶館的服務員比其他地方的同行更有特色。

夫子廟建於景祐元年(1034),由東晉書院擴建而成。這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的大型古建築群歷經滄桑,幾經廢棄。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後,在日軍入侵時被毀。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市政府多年撥款,精心維護,使其成為秦淮河沿岸的標誌性建築。

夫子廟的建築充滿了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為中心,從照壁到巍山南北形成壹條中軸線。左右兩棟建築對稱布置,面積約26300平方米。四周有高墻,有大門和角樓。

秦淮河南岸的照壁,建於明萬歷三年(1575),高大雄偉,全長110米,為中國之最。與全國各地的孔廟明顯不同,它以秦淮等自然河流為池畔。池塘北岸的石柵欄建於明鄭德九年(1514)。寺廟的第壹扇門是邢星門,它是壹個六柱三門的石頭結構,造型美觀,其中鑲嵌著牡丹浮雕圖案。當妳進入淩星門時,妳將面對著大成門。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做了全面的工作,此門取名大成。門前石獅立,左右開角門。大門兩側有四座古碑:孔子求禮碑,相傳是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的遺物;《慶忌孔廟碑》刻於元順治元年(1330);聖女碑刻於元二年(1331);《馮碑》刻於元二年。

大城門種有八棵銀杏樹,古燈對稱。中間壹條筆直的石隧道通往大成殿前的丹雍。這個丹湧是祭祀孔子時舉行樂舞的地方。中間豎立壹尊孔子銅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這是中國最大的孔子銅像。兩側石階上,有孔子弟子顏回、魯茲等十二聖賢漢白玉雕像,各高1.80m,分等級站立。巍峨莊嚴的大成殿,重檐錯拱,龍吻脊中有雙行戲珠,重檐海藍色的豎匾上有“大成殿”三個金色大字,為姬鵬飛手書。

大成殿是夫子廟的主殿,高16.22米,寬28.1米,深21.7米。大廳中央懸掛著中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0米,寬3.15米。廳內陳設模仿2500年前的編鐘、編鐘等十五種古代樂器,定期演奏古歌、雅樂,並表演反映祭孔禮樂的大型明代樂舞,讓觀眾聽到春秋時期的“鐘鼓之樂”和“琴聲”,展現2000多年前另壹種古樂的風貌。正殿四周是孔子表演圖的壁畫,形神兼備。

寺院四周有兩條碑廊,墻上鑲嵌著趙樸初、林散之、沈鵬、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為墨寶題寫的30幅碑文。在碑廊裏,有壹個被譽為“中國壹絕”的雨花石展覽。其他歷史文物和藝術品的展覽經常在大成殿舉行,以宣傳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

它不僅是壹座歷史文物建築,也是壹座反映南京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的博物館。自1984重建以來,已接待遊客60余萬人次。這裏,春天有金陵燈會;夏天有民俗文化廟會和“秦淮之夏”清涼派對;秋天有美食節,文化節,祭孔活動,菊花展。

作為秦淮風光帶的中心景點,古老的夫子廟大成殿正以嶄新的面貌和壹流的服務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作為夫子廟的核心景區,宏偉的大成殿是供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因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巨大貢獻而得名,布局為前殿後學宮。古獅子立門前,門左右有角門。在封建時代,只有官員可以通過大門進出,普通士人只能從側面進出。壹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壹座漢白玉石碑。正面是古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南京夫子廟”,北面是夫子廟重建的詳細記錄。進入中央寺院,壹條筆直的石隧道通向大成殿前的山洞。洞中央立著壹尊孔子銅像,高4.18米,重2.5噸。這是中國最大的孔子銅像。甬道兩側,孔子弟子中的每尊漢白玉雕像,高1.8米,分等級站立。寺院四周有兩塊石碑,墻上鑲嵌著趙樸初、林散之、武中奇等著名書法家為墨寶題寫的30幅原題。碑碣中有精美絕倫的南京特產雨花石展陳,號稱“華夏第壹”,色彩斑斕,造型精美。雄偉的大成殿正殿高16.22米,寬28.1米,深21.7米,重檐交錯鬥拱。大廳中央懸掛著中國最大的孔子畫像,高6.5米,寬3.15米。兩側有顏回、曾參、孔仁、蒙克等漢白玉雕像,周圍墻上陳列著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巨幅彩石鑲嵌壁畫。從大成殿後門出去,進入龔雪參觀區。在科舉時代,龔雪是本省學生學習的最高學府。為了教育學者,並逐漸學會遵循聖賢和聖人的方式,龔雪總是與孔廟。龔雪作為江蘇古代文化教育中心,位於大成殿後,以明德堂、尊經閣為主體,“東南第壹學”的牌匾由清末狀元秦大士題寫。

夫子廟有很多小店,價格都很便宜,要砍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