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二年(1427),李義安偶爾在槐樹下歇息,夢神賜他壹把鎖,便在此定居。後人繁華,改名李宅。已經577年了。李寨,蟹溪繞其東流,泗溪西流其西,龍山、筆架山、馬鞍山屹立其南,風景秀麗,乃勝境之地。李宅華泰門是東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浙江省建築協會編制的《浙江建築展覽畫冊》。三開間,帶中門,鶴柄軒前半部分以木雕彩繪裝飾,後半部分以花格頂棚、重檐、格子門窗覆蓋。山前立影壁,水磨磚砌。造型高大,結構合理,建築宏偉,線條流暢,色彩瑰麗。有壹個有名的忠孝牌匾。
李寨村
梯田前是桂坡街,清澈的蟹溪沿街向北流淌。旁邊是壹個6000平方米的廣場,既是市場貿易中心,也是李寨鎮的娛樂中心。元宵節時,沿街張燈結彩,廣場上金龍飛舞,十分熱鬧。文昌閣在華臺門西20米,蟾池在西10米,池面2畝多,形似滿月,又名嶽塘。池塘裏有壹條石龍,池塘旁邊有壹座石龍廟。
嶽塘北面高大的尚書房,是明代東陽李(工部尚書)的第六祖李大同和第八祖(刑部尚書)李喜明所建。尚書房往北20米是慶忌廳(也叫廳),現改為劇場。再往北,十二級臺階就是李宅大宗祠,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它有壹個著名的杜南教派的牌匾,有三個入口和五個海灣。正殿由高大的方形、圓形石柱、水磨砌築、重檐鋪成。前有11門樓,左右32間廂房,氣勢恢宏,保存完好。過了大祠堂,十五級臺階就是九棟樓,其中三棟叫瀛臺樓,東邊三棟叫三德堂,西邊三棟叫四美堂,是全村的制高點。節日期間,大門層層打開,鄧英塔透過厚重的大門俯瞰月塘,宛如壹面鏡子,將村中起伏的亭、臺、樓、榭的宏偉氣勢盡收眼底。從嶽塘往西南方向,有壹座石獅門,上面有壹個侯家族的匾額,是宋代封、李時為他們立的。此外還有大小廳堂、祠堂、亭臺樓閣50余座,構成了宏偉的古建築群,俗稱壹樓五步壹亭,聞名四鄉。
李寨的傳統娛樂活動壹直很活躍。1926慶祝始祖布居李宅500周年時,更是盛況空前。所有的主要街道和公共場所都掛滿了窗簾,掛滿了燈籠。蓮花燈放在月池中。蓮花燈綁在木板上,下面綁著活龜,可以在水中自由遊動。俗稱龜燈,精彩獨特,轟動縣內外。1983元宵節期間,月池上放了荷花燈。著名詩人田甜、葉小山和青年作家張抗抗都曾來過,並題詩稱贊。1984年國慶節,李寨的蓮花燈在杭州西湖燈會上展出,並參加中日青年聯歡晚會,獲得中外嘉賓的好評。浙江日報、杭州日報都報道了。還有戲班(吳劇)、武術、迎龍燈、金字塔形羅漢、秋車、擡閣、走燈、落蓮等。尤其是迎龍燈,以其制作精美、陣容壯觀、迎龍線和平燈技藝而聞名。文化設施現在包括文化站、電影院、錄像廳、三個圖書館、老年活動室、俱樂部、電子遊樂場、書畫培訓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