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外國節日信息

外國節日信息

1,感恩節,西方傳統節日,是美國人民創造的節日,也是美國人歡聚壹堂的節日。起初,感恩節沒有固定的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才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6月的第四個星期四11定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通常從周四持續到周日。1879加拿大議會宣布165438+10月6日為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在隨後的幾年裏,感恩節的日期改了很多次,直到加拿大議會在6月1957+10月31日宣布10月的第二個星期壹為感恩節。除了美國和加拿大,世界上的埃及、希臘等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恩節,但英法等歐洲國家卻與感恩節隔絕。壹些學者還主張設立“中國感恩節”,以弘揚傳統文化。在風俗習慣方面,美國和加拿大基本相同。飲食習俗有:吃烤火雞、南瓜餅、蔓越莓苔醬、紅薯、玉米;活動包括:玩蔓越莓大賽、玉米遊戲和南瓜賽跑;舉行盛裝遊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集體活動,有相應假期2天。遠方的人會回家與親人團聚。現在也形成了黑色星期五免火雞和購物的習慣。美國和加拿大的感恩節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聚寶盆和南瓜派,都是用鮮花和水果來象征富足。加拿大感恩節晚餐餐桌上的食物通常隨著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有的是鹿肉和水禽,有的是野鴨和野鵝,但目前主要是火雞和火腿。2.復活節(復活節)是西方的壹個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壹個星期天。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征著重生和希望,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在公元30年至33年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復活節的美國食物也很有特色,主要是羊肉和火腿。復活節彩蛋的設計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快樂——的確如此!這些雞蛋既漂亮又有裝飾性。它們代表著人們的美好願望,與妳分享季節變換的喜悅。復活節的美國食物也很有特色,主要是羊肉和火腿。相傳有壹次,為了考驗亞伯拉罕的忠誠,上帝命令他殺死獨生子以撒作為祭品。亞伯拉罕非常痛苦。最後,他決定按照上帝的意願去做。就在他舉起刀砍向兒子的時候,上帝派了壹個天使來阻止他。亞伯拉罕向上帝獻上壹只公羊作為祭品。從那以後,向神獻祭羊成了壹種習俗。據說吃火腿的習慣是由英國移民帶來的。起初,英國人用火腿來表示對猶太人禁忌肉制品中所含血液的蔑視;今天,它已經發展成為復活節的傳統食物。然而,人們仍然經常在復活節吃復活節罐頭。3.萬聖節又稱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165438+10月1日;萬聖節當天的65438+10月31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國,萬聖節經常被誤解為萬聖節。為了慶祝萬聖節,孩子們會打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挨家挨戶敲門,要糖果,不然就淘氣了。同時,傳說在這壹天晚上,各種各樣的鬼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中慶祝萬聖節的到來,而人類裝扮成鬼是為了讓鬼更和諧。萬聖節有幾樣東西可以吃:南瓜派、蘋果、糖果,有的地方會準備上好的牛羊肉。“不給糖就搗蛋”,最經典的萬聖節糖果有橙色、棕色和黑色三種包裝,形狀多為鬼怪。然而,這種傳統的面孔與糖果無關。

南瓜派是美國南部初冬最常見的食物,但只有在萬聖節才更合適。除了南瓜派,南瓜子也是節日裏常見的小吃。

165438+10月1不僅是萬聖節,也是古羅馬的壹個重要節日,叫做波莫納節。波蒙娜是“果樹之神”,掌管所有果樹的生死、豐收與歉收。羅馬占領凱爾特後,波莫納節和新年也被融合,形成了萬聖節吃蘋果的習俗。

4、父親節(父親節),顧名思義,是感謝父親的節日。它始於20世紀初,發源於美國,現已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節日的日期因地區而異。最廣泛的日期是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世界上有52個國家和地區在這壹天慶祝父親節。慶祝節日的方式多種多樣,大部分都與贈送禮物、家庭聚餐或活動有關。中國大陸沒有官方的父親節。不過大陸人習慣把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作為父親節。中國臺灣省的父親節是8月8日。中國臺灣省的父親節定在每年的8月8日,又稱“八八節”。這是因為“8月8日”和爸爸相似,兩個字“8月8日”像壹個“爸爸”連在壹起,所以父親節特別定在8月8日。“父親節花”石斛因其堅強、平和、可親的氣質,在許多國家被奉為“父親節花”。父親節送石斛,展現毅力和勇氣。石斛的花語是:迎賓、祝福、純潔、吉祥、幸福。黃色的石斛是父親節或父親生日時送給父親的花,象征著父親的剛毅、善良和威嚴,表達了對父親的敬意。玫瑰,紅玫瑰或白玫瑰被認為是父親節的節日花。通常有黃玫瑰,有些國家把黃色視為男人的顏色。向日葵在壹些國家流行在父親節送向日葵,意思是父親就像偉大的太陽。萬物生長在太陽上,這意味著孩子可以在父親的呵護下茁壯成長。這種向日葵可以是向日葵,也可以是芙蓉花。花語:深愛。5.母親節是壹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母親們通常在這壹天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認為是獻給母親的花,而中國的母花是萱草,也叫無愁姑娘。生孩子是做母親的開始。以為旗幟的中國母親節,選在生孟子的那壹天,因為童就是在這壹天成為的。現在有些孩子過生日只想著自己的幸福,但在傳統美德中,過生日要感謝母親,所以被稱為“母親節”或“母親節”。把孟子的生日定為母親節,以孟母為代表,意思是慶祝生日的時候要感恩母親的恩情和母愛。在中國,父母希望子女過上更好的生活,子女希望父母晚年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大部分都是基於親情和倫理使命的‘利他孝’,不求回報。在西方文化中,與“孝”相對應的表達包括虔誠、感激等。這種‘西方式的孝道’,多是以市場化的規則和自利的孝道在履行法律義務。”“中西方家庭觀也有差異。“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家庭和親屬關系,並從家庭擴展到家族,形成了家庭、家族、社會和國家之間基於人情的密切關系。家成了人們精神歸宿的原點。西方文化強調以個人為核心,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以法律為基礎。這種關系比較松散,所以家庭觀念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