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又叫鵝掌楸。樹木規整,花草樹葉古樸古樸。它是世界上珍貴的樹種。
[形態特征]
落葉樹,圓錐形樹冠,灰色樹皮,老時交錯縱劈。小枝灰色或者淡灰棕色。葉形似馬褂,先端截形或微凹,兩側有1寬而淺的裂紋,老葉背面有乳頭狀白斑。花兩性,單生,杯狀,直徑5 ~ 6厘米。花被外面是淺綠色,裏面是黃色。有翅小堅果頂端鈍圓或鈍圓,聚合果長7-9厘米。花期5-6月,結果期65438+10月(見色圖39)。
屬於同壹類別的還有:
北美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的主要區別是小枝是褐色或棕褐色的。葉小,長寬均為6 ~ 12 cm,兩側各有2 ~ 4個短而漸細的裂片,背面淡綠色。花較大,直徑6 ~ 8厘米;花被是米色的,內基部是黃褐色的。聚合果上的小堅果是尖的或尖的。原產於北美東南部。上海、南京等地的園林都有栽培。
雜交鵝掌楸×北美鵝掌楸的葉形變異較大。兩側有1或2片寬裂葉。兩親之間,花黃白色,微紅,生長旺盛。
[分配]
原產中國,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垂直分布於海拔500 ~ 1700米,常與其他喬木混交。
[習慣]
是中性、向陽的速生樹種,喜溫涼濕潤氣候,長江以南各省區均可生長。抗寒性強,在-15 ~-17℃不凍害。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不耐水、不耐潮濕、不耐幹旱。夏季氣溫高,光照直射強,會使樹皮容易灼傷,提早落葉。生長快,壽命長,幼苗從10到15年開始開花,應采用異花授粉、人工授粉。
[繁殖、培養和維護]
生長旺盛,耐修剪。繁殖以播種為主,其次是扡插。在自然狀態下,鵝掌楸種子發芽率很低,單木僅為0 ~ 5.6%,林木為20% ~ 34.8%。主要原因是雌雄蕊成熟階段不同,人工授粉種子發芽率可達75%。5438年6月+10月采集種子,在太陽下曬幾天,洗凈晾幹。春季條播,20 ~ 30天出苗,除草後及時中耕除草,間伐後適度遮蔭,註意肥水管理。1年生苗高可達60 ~ 80 cm。對於園林綠化或行道樹,應分床栽培。3月上旬和中旬進行扡插繁殖,以1 ~ 2年生粗壯枝條為插條,長約15 cm,每穗要有2 ~ 3個芽,成活率可達80%。落葉後早春移栽時,應選擇深厚、濕潤、肥沃的土壤和半遮蔭的環境進行種植。氮肥對鵝掌楸非常重要,缺氮生長緩慢。因此,除了移栽時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每年還要多施氮肥。
鵝掌楸移植難度較大,尤其是大樹。移栽幼苗時,無論大小,都需要帶上土球。移植大樹時,必須逐年進行,必須先剪根再移植。否則,移植的樹木即使成活,也很難恢復,長期生長也很差。
鵝掌楸萌芽能力強,極耐修剪,但國內栽培的大部分自然形態都是不經過任何修剪的。在日本,無論是作為行道樹還是遮蔭樹,每年冬天都要修剪,不僅可以使生長旺盛,還可以塑造和提高觀賞價值。
鵝掌楸病蟲害較少,常見的害蟲有:家蠶、鵝掌楸、鱗翅目等。防治方法:①幼蟲期噴灑敵百蟲或敵敵畏。②用註射器將殺螟丹、敵敵畏或敵百蟲等農藥註入鱗翅目昆蟲的蟲道內,使幼蟲中毒。
【欣賞與應用】
鵝掌楸是珍稀樹種之壹,樹幹直,樹冠直,葉形奇特,花朵美麗如金燈。因其樹冠豐富,病蟲害少,無環境汙染,生長迅速,耐修剪,是替代城市行道樹懸鈴木的最佳選擇,是優良的遮蔭樹和林蔭道樹種。草坪、公園入口兩側和鄰裏綠地宜采用叢植、行植和斑塊植。如果以此為上木,下面搭配常青花木,效果會更好。對有毒氣體二氧化硫有壹定的抵抗力,也是工礦區綠化的優良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