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1
重陽節首先有爬山的習俗。秋、九月天高氣爽,在這個季節登高望遠,可以達到放松身心、強身健體、祛除疾病的目的。
2.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叫“花糕”。為了吃得漂亮,人們制作五顏六色的重陽餅,並在餅面上撒壹些桂花。這樣做出來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見人愛。
3.欣賞菊花
重陽節,歷來有賞菊的習俗,所以鼓勵也叫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花,逢年過節都要開菊花會。全城的人都去開會賞菊。在漢族的古老習俗中,菊花象征著長壽。
4.喝菊花酒
菊花含有保健成分。重陽節喝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重陽必飲的消災祈福的“吉祥酒”。
在重陽節,妳可以爬山,吃重陽糕,賞菊,喝菊花酒。在壹些地方,重陽節也祭祀祖先。
5.裴山茱萸
山茱萸微毒,有殺蟲作用。重陽節的山茱萸和端午節的菖蒲作用相似,都是殺蟲防蛀。
重陽節後稱為:十月小陽春,表示重陽節後天氣轉暖;重陽節前雨水多,秋季天氣濕熱,衣服容易發黴,山茱萸可以防蟲。如何佩戴:1,戴在手臂上;2.做壹個香囊,把山茱萸放在香囊裏做成壹個山茱萸香囊佩戴。3.把它塞進妳的腦袋裏。
6、曬秋
在許多村莊,重陽節“曬秋”的民俗仍然保留著。去看曬秋也叫賞秋,是重陽節特有的傳統文化。
秋季什麽是「曬」?壹般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地區,由於地形地貌復雜,村落裏平地很少,秋天收獲的東西很多,卻沒有地方晾曬,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和自家窗臺後的屋頂架掛莊稼,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壹種傳統的農業習俗現象。這種村民曬莊稼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漸成為畫家和攝影家追求和創作的素材,並創造了壹個詩意的名字“曬秋”。
7、放紙鷂
放紙貓頭鷹是徽州慶祝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也就是說,徽州的民間重陽節,主要以紙飛鷂為特色。這種習慣不僅在徽州流傳的民歌中有描述,光緒的《徽州府誌》中也有描述。
紙鷂現在也是風箏了。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以前,北方習慣稱之為“紙風箏”,南方習慣稱之為“風箏”。徽州的“紙鳶”稱謂,明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稱,有“南北雜糅”的味道。
重陽節有哪些食物?
吃耙子
吃耙是中國西南部重陽節的另壹種食物習俗。耙分為軟的和甜的,硬的和鹹的。它的做法是將洗凈的糯米放入燒開的鍋中,燒開後放入籠中蒸熟,放入研缽中搗碎,揉成球狀。吃的時候炒芝麻,搗成細粉,耙搓成條,拉成小塊,拌上芝麻和糖。其味甘甜適口,被稱為“軟耙”(溫食最佳)。硬耙又叫“油耙”,是將糯米蒸熟,不搗碎,在桌上搓成團,搟開,放些椒鹽粉做“餡心”,搟成條狀切片,放油鍋裏炸制而成。色澤金黃靚麗,鹹香酥脆,回味無窮。
吃柿子
吃柿子是壹種習俗,在我國民間有壹個傳說。據《夢遊仙境》介紹,有壹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訪出城,恰逢重陽節。他已經壹天沒吃東西了,他感到又餓又渴。他到左柴村時,看到每壹堵墻都倒了,樹都枯萎了,都是被兵和火燒的。朱元璋暗暗腹誹,環顧四周。只有東北角的壹棵柿子樹熟了,他就摘下來吃了大概10顆,吃得飽飽的,很失望。乙夏前,太祖攻采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采石磯),取太平(今安徽省太平縣)。道經在此,柿子樹猶存。他向朝臣們講述了自己前壹次私訪到這裏吃柿子的經過,並下旨:“將柿子命名為後,讓天下人在重陽節都能吃到柿子留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