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羅漢魚:是多種美洲慈鯛通過雜交、改良、固化基因而產生的雜交種。
3.鸚嘴魚:是壹種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它因其鮮艷的顏色和類似鸚鵡的嘴形而得名。
4.招財魚:又名飛船、細絲鱸魚,產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而且屬於鬥魚家族。這個家族的魚壹般體型都很小,但幸運魚是這個家族的巨頭。
5.錦鯉:全世界共有鯉科魚類265,438+00屬,3,700多種。是當今世界流行的壹種高級觀賞魚。它有“水中活寶石”和“遊泳藝術品”的美譽。
6、七星箭魚:又名弓背魚、七星飛箭魚、東方箭魚、花箭魚。前半部寬闊,尾部較小,背部略呈拱形。
7.短吻鱷(雀鱔):是壹種長管狀的淡水魚。原產於北美五大湖地區,屬於單翅科。
8、鬥魚:體格強壯,不挑食,偏愛肉食性餌料,它們對飼養環境要求低,對水質無特殊要求,容易飼養。
9.蘭壽金魚:從中國引進,原產中國。12世紀,開始了金魚馴化的基因研究。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品種不斷優化。
10、菠蘿魚:又名羅斯福魚,屬於石蒜科。這種魚呈淺黃綠色,頭部顏色較深,口鼻部有小紅點。
11.唇裂魚:生活在水深1至40米的珊瑚礁區,會啄食其他魚類身上的寄生蟲和甲殼類動物,故有“魚博士”之稱。
12、花小醜:廣泛分布於非洲馬拉維湖。第壹眼看到它,妳會被它妖嬈的體色所吸引,其實很少見。
13、泰國鯽魚:此魚是壹種大型觀賞魚,容易飼養。它喜歡在水的中層遊泳,動作敏捷,喜歡群居。它看起來像壹條普通的鯽魚。幼魚沒有顏色,而成魚有閃亮的銀色鱗片。背鰭和尾鰭的邊緣是黑紅色的,非常漂亮。
14,大鯢:是世界上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所以人們叫它“娃娃魚”。
15、金鯽魚:它是金魚的祖先,體型和尾鰭與普通鯽魚相同,細長短小。鯽魚體質強壯,抵抗力和適應性強,食性廣,無需精細管理,飼養簡單。
16、鰩(yáo)魚:又名魔鬼魚,指鰩形目魚類,口鼻部呈三角形,突出或鈍圓,邊緣無吻部。鰩魚的身體周圍有壹圈扇形的胸鰭,尾鰭退化,像壹條又細又長的鞭子,靠胸鰭波浪式的運動前進。鰩魚壹般藏在沙子裏,當兩個貝殼、螃蟹和小蝦靠近時,它們會突然發起攻擊。
17、蜂魚:體長3-5cm,適宜溫度18-30度,體黃黑相間,很像蜜蜂,故稱蜂魚。淡水魚在餵養過程中要在水中加鹽。他們喜歡在沙灘和玻璃上遊泳,親吻玻璃。它們性情溫和,可以和其他魚類混合。
18、七彩雷龍:它是鯡魚科的壹員,也就是和我們當地有名的兇猛觀賞魚類似,比如多曼、梅花多曼,但是這條名叫Channa Bleheri的七彩雷龍是壹條小鯡魚,大概20cm以下。
19,六角龍魚:無額鱗弧,雙凹椎體。身體側面肋溝明顯。六角龍魚是壹種鈍口蠑螈,頭寬,眼小,舌大,只有兩側遊離。犁骨齒多水平排列,有的相距較遠,有的呈M形。分布廣泛,北至阿拉斯加東南部,南至墨西哥高原。
20.海底魚:是壹種河豚,生活在靠近大海的淡水或半鹹水中。它屬於海洋魚類,是壹種從海洋洄遊到河流的暖水底棲魚。
21、觀天魚:又名觀天眼、觀天龍等。,是龍魚眼球向上轉動90度,背鰭消失時形成的。
22.彩虹鯊:別名紅鯊。起源於泰國。彩虹鯊身體長梭形,略扁平,尾鰭分叉,體長12 cm。魚體呈淺棕色,所有的鰭都是橙色的,在燈光下閃閃發光。所以壹直被大家喜歡。
23、蝠鱝(fü fè n):又名魔鬼魚、毯鰩。它屬於軟骨魚類和蝠鱝類,包括額蝠鱝和蝠鱝兩個屬。平時人生活在底棲生物中,但有時也在水面遊動,進行長距離遷徙,所以行動敏捷。以浮遊甲殼動物和小魚為食。
24.但丁錦鯉:品種繁多,很多人會把錦鯉作為風水魚來養。只是頭中央有壹紅點,遊弋如白龍過江,靜時若臥丹陽,則主業興旺,仕途昌盛,故有“鴻運當頭”之譽。
25.玫瑰魚:分布於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珊瑚礁水域,食肉,可用動物餌料和人工飼料餵養。適用於水溫26度,海水比重1.022,水量100升的無脊椎水族箱,最大長度可達10厘米。
26.非洲王子:這是壹種典型的鱸魚。
27.單眉人魚:幼體除背鰭有少許淺紅外外,其他身體部位平淡無奇,通常5cm以上開始出現紅色清晰的黑色條紋。
28.荷蘭鳳凰(Dutch Phoenix):是荷蘭和德國的育種家改良培育的品種,原產於委內瑞拉的奧裏諾科河水系。
29.銀屏燈:又名銀屏魚,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和圭亞那,屬於鯉科。
30.百合魚:別名:桃核魚、小百合魚、蜜鱸魚、加拉米魚。產地:亞洲印度東北部。
31、鼠魚:嘴巴旁邊有兩根可愛的小胡須,像老鼠在水裏遊來遊去,故名“鼠魚”。
32.金蘚鼠:全身金色,主要吸缸內的沙子/缸壁上的苔蘚。溫和的魚,不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