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弟子規·入則孝》。
解釋:父母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 ,應恭敬聆聽。父母責備教訓時,應恭順地虛心接受。
《弟子規》是壹部蒙學經典,所謂“弟子”,不是壹般的意義,而是指要做聖賢弟子,而“規”則是“夫”、“見”二字的合體,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識。“弟子規”便是說,要學習聖賢經典.做聖賢弟子,成為大丈夫。
《弟子規》就是其入門讀本。此書原名《訓蒙文》,采用《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把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賈存仁加以改編,改名《弟子規》。
此書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遠邪小、走正道的必備讀物。
擴展資料:
《弟子規·入則孝》節選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白話譯文:
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壹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妳多麽有出息,而是妳平平安安穩穩當當,壹生沒有災秧。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麽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壹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
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汙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