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用或加工的主要品種有:中華獼猴桃,分布廣、栽培面積大、產量高、果實大、營養豐富、品質好,是最重要的品種,其次是獼猴桃棗、獼猴桃狗棗、地膚子。
獼猴桃適應性強,喜溫喜濕,常生長在潮濕的林緣、荒坡或灌木叢上,不耐旱或非常抗凍;獼猴桃根系發達,生長旺盛。
(1)枝藤特征中華獼猴桃的枝藤有逆時針(左旋)纏繞生長的習性。當新芽長到壹定長度時,由於枝藤較軟,不能直立,需要依靠枝藤尖端的纏繞能力附著在其他物體上或相互纏繞。
在自然條件下,獼猴桃上部枝葉生長旺盛,遮蔭現象嚴重,下部枝葉得不到足夠的光照,所以下部枝條的頂端在生長後期會自行死亡。這種自萎現象在自然狀態下每3到4年就會發生壹次,形成自然更新;人工栽培條件下,由於修剪,枝條稀疏,光照條件好,長勢也旺。雖然也有自我枯萎的現象,但是出現的比較晚。
獼猴桃的花蕾,位置背對地面,生長旺盛;與地面平行,生長適度;朝著地面,樹枝變得虛弱,甚至不能發芽。這種強極性和隱身性是獼猴桃特有的。自由生長的壹年生枝條的頂端往往垂直於地面,這部分芽幾乎平行於地面,所以生長壹般;中下部以上的芽可產生粗枝,甚至白長。這種分支出現後,上面的分支會越來越弱,最後死亡。
(2)獼猴桃的卷須可分為主卷須和側卷須,主卷須上有發育枝、過生枝和結果枝,結果枝上有結果枝,可分為過生結果枝、長結果枝、中結果枝、短結果枝和短結果枝。
主藤是從基部抽出的強壯的發育中的枝條。
側藤是從主藤上長出的分枝藤。
發育枝是從結果母枝上抽出的沒有花芽的枝和藤。在發育中的枝條上,每片葉子的葉腋之間都有芽。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該枝第二年可形成理想的結果母枝;數量決定產量。
長枝是從主蔓或側蔓基部的優勢位置萌發,直立無花芽的枝條。卷須的卷須長,毛多,發育不充分,長度可達3 ~ 8米;它的上部有時可以分支兩次;營養充足時,中上部和二級枝也能發育成結果母枝。
結果母枝是能產生結果枝的1年生枝。
結果枝是能開花結果的枝條。根據結果枝的位置、長度和生長強度,可分為:
增殖結果枝。長度超過50厘米。這種果枝多發生在結果母枝中部,多於6月上旬和中旬,由背向地面的芽萌發。生長旺盛,後期停止生長。如果營養充足,枝條生長旺盛,中下部第二年即可形成結果母枝。
長果枝長度30 ~ 49 cm,壹般由腋芽萌發,芽與地面平行。常於5-6月份停止生長,生長適中,發育充分,腋芽飽滿,連續結果能力強。
中間果枝。長度為10 ~ 29厘米。其他性狀同長果枝。
短果枝。長度5 ~ 9厘米。大多生於結果母枝的下部和頂部,由節向下的芽萌發而成。節位短,負荷過大時腋芽細,連續結果能力不強。
縮短果枝。長度在5厘米以下。其他性狀同短果枝。
獼猴桃雌雄異株。幼苗壹般3 ~ 4年開始結果,6 ~ 7年進入盛果期;嫁接苗第二年開始結果,4 ~ 5年進入盛果期。
中華獼猴桃的結果習性與葡萄相似。結果母枝基部3 ~ 7節產生結果枝;結果枝在基部2 ~ 3節開始開花結果;1結果枝,壹般結果2 ~ 5個。結果早,產量高,2年生嫁接幼樹,最高單株產量可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