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是壹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它喜歡溫暖潮濕、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抗凍、耐旱、耐陰、耐瘠薄、耐澇。適宜在雨量充足、冬季無冰凍的地區種植。最適生長溫度22-24℃,越冬溫度5℃以上,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年日照時數1200-1800小時。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砂壤土或粘壤土中。
壹、佛手的繁殖方法:佛手的繁殖方法有扡插繁殖、嫁接繁殖和高壓繁殖。
1,扡插繁殖:佛手以扡插繁殖為主,春季2-3月、秋季8-9月均可扡插,以秋季扡插最佳。扡插的方法是選擇去年健壯的枝條作為插條,長20厘米左右,在沙土上扡插,插入三分之二左右的土,插條按15-17厘米的株距插入溝內,千萬不要倒插。通常每畝需要插條12000-15000條左右。扡插後,覆土壓實,使尖端的壹個芽露出土面,要用水澆透土壤。扡插後,土壤在兩個月左右就能生根。經過9-10個月的培育,苗高達到30厘米左右即可種植。
2.高壓傳播:空氣分層壹般在春末夏初進行。就是選擇佛手樹冠上生長旺盛的2-4年生枝條。在距基枝20-30厘米處,先用環剝法剝去皮層的壹半至三分之二,然後用肥泥在傷口周圍裹成球狀,再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持濕潤。高壓時間壹般在早春的2-3月進行,直到8-9月。
3.嫁接繁殖:嫁接在春秋兩季進行。香櫞或檸檬作為砧木比較好。砧木通常通過扡插或播種繁殖。嫁接方法有嫁接和切腹。
嫁接法:8-9月上旬進行。方法是把要嫁接的接穗和砧木分別種在盆裏,緊靠在壹起,把它們的反面切成寬窄差不多的兩個切面,然後合攏在壹起,用塑料薄膜條把傷口封住。成活後,將嫁接接口以上的砧木和嫁接接口以下的接穗剪掉,形成嫁接苗。
切口嫁接法:在3月上旬和中旬,將砧木在離地面5-7厘米處平切,用嫁接刀打磨,選擇光滑帶少許木塊的部分作為斜切面,深度為1-1.5厘米。接穗要有2-3個芽,下端切成楔形,長1-1.5厘米。然後,砧木切口的壹邊要對準接穗的切口皮,緊緊地插入砧木的切口內,用塑料薄膜包紮好。壹般半個月後會痊愈發芽。這時候就要松土除草了。45-60天後開始拍,這個時候繃帶壹定要拆下來,否則新芽容易彎曲。
二、盆栽:種植佛手盆最好用陶罐,盆土壹定要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先在花盆底部放上碎瓦和粗砂,然後填上培養土,再把培養好的佛手苗放在花盆中央直立起來,根部要舒展。將土填在花盆的壹半輕輕提起並搖動佛手植株,將培養土壓實,種植時不要太深,保持根部和花盆口平整。淺的影響成活,深的影響佛手移植後的生長,種植後澆壹次水。栽培後應在陰涼環境中養護壹周左右,待根系恢復後移至向陽處。
三、管理:經常註意盆後澆水,以免土壤幹透。谷雨離開房間後,放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春季新枝略長於15-20 cm時,應及時拔除,使枝條充分生長,有利於花芽分化和結果枝的產生。開花後,不要太濕。開花後,坐果初期要稍微控制水分,不要太大太勤,以免落果,氮肥也要控制少用。果實膨大後,要加強肥水。每周給薄餅澆水壹次,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果實發育。深秋過後,當果實完全變成金黃色時,就可以采摘,在室內享用了。10後無需追肥,冬季盆土略幹即可。冬季土壤結冰時,將其移至室內養護,控制澆水,保持土壤幹燥。春天,當新葉發芽時,將它們移出室內,修剪過密或弱枝和長枝。發芽後會加強肥水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