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肥整地
選3年沒種過蔥蒜類、土壤疏松、肥力好、中性微堿性地塊(pH值7-7.4為最佳),每畝施優質農家肥5000kg,過磷酸鈣50~75千克,尿素40千克。深翻耙平,做畦寬13米,長7-10米的平畦。
2.播種時間
春播大蔥可采用冬性強、耐抽薹、抗病、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用於春播種植,可於3月下旬播種、育苗,6月栽植,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采收。
3.播種方法
每畝大田需用種子100克左右。種子適量細砂或細土,均勻撤播床面,覆土或泥灰1-2厘米,以蓋沒種子為宜,然後床面覆蓋稻草或薄膜增溫保濕,促進種子發芽。
種子萌芽出土後,及時於傍晚揭草或揭膜。當蔥苗高達6-10厘米及15-20厘米時,分別進行間苗、拔草,間撥瘦弱苗和過密苗,留苗距2厘米左右。當苗高30-40厘米時,即可安排種植至大田。
二、合理定植
大蔥長至40-50厘米高時定植,如果發現分蘗的植株,應及時拋棄不用,減少經濟損失。
1.定植期
選擇定植期應為芒種時(6月上旬)為好,還要考慮蔥苗生育期有130天,春播苗比秋播苗小,定植期晚15天左右。
2.選地整地
定植地塊要與育苗地塊基本壹致,但要註意有利於排水,以防雨季溝積水,上茬地不可翻耕,按照品種要求的種植行距開溝。秋蔥開溝深寬為30-35厘米。
3.施足底肥
每畝用優質農家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復合肥30-40千克,施入溝內。施肥後深翻20-30厘米,疏松溝內土壤,將肥料混勻,然後耬平。
每生產1000kg大蔥,需要純N2.7kg、P0.5kg、K3.3kg。
4.起苗分級
起苗前2-3天,澆水壹次,使土保持不幹不濕,起苗時不困難,又不活土。做到隨起苗、隨分級(把苗子分成1、2級)、隨剪須根(留根長3-5厘米),隨定植。
5.栽苗
將苗子分級定植,大小分開栽。栽苗時,深度以不埋心葉,在地面上7-10cm為宜,因蔥秧大小保持下齊即可。
6.密度
高產田每畝栽1.3萬-1.6萬株。原則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肥多宜稀,肥少宜密。
為了培土方便,可采用放大行距,縮小株距的方法。行距65~80厘米,株距5-8厘米。
三、栽後管理
1.緩苗期管理
蔥秧定植後,老根很快腐爛,4-5天後萌出新根,新根長出,新葉開始生長。此期為緩苗期。此時正是高溫季節,生長極為緩慢,株高、株重開始都有減少。
此期的管理主要促進根系發生發展,措施是:壹是防澇,二是松土。如出現溝內積水1-2天,蔥葉發黃,爛根死苗,所以雨後及時排水、中耕。
2.旺盛期管理
此期正是立秋後,天氣涼爽,晝夜溫差大,適應大蔥生長,植株增高,假莖增長,蔥白充實。
此期的管理:主要是追肥、澆水、培土、防治病蟲害。
(1)操作程序
立秋開始,每個節氣壹次,到秋分***4次追肥、培土、澆水,壹體化作業過程。立秋時,在壟背撒施農家肥2000千克,同時施入尿素10-15千克,隨之鋤松壟臺,將肥料鋤入溝內,接著澆水。處暑時,再追氮肥(尿素)10-15千克,配合鉀肥(硫酸鉀10千克)或施入復合肥20千克,將肥料施入行間,中耕後培土,然後順溝澆水。白露和秋分時,各再次追肥、培土、澆水,方法同上。(2)培土的作用
培土能增加植株高度、蔥白長度和重量。
培土應註意:
要在上午(10點後)露水幹、土壤涼爽時進行,否則易引起假莖腐爛。第1-2次培土時,因苗生長慢,應淺培土;第3-4次培土時,因苗生長快,應深培土。註意不理心葉為適度。
澆水應註意:
①立秋到白露之間澆水,要在早晚時間,澆水不宜過大。②白露到秋分澆水宜大,要經常保持地面濕潤。③待平均氣溫降到15℃左右,已是旺盛生長期的下限溫度,晝夜溫差大,葉片積累的養分大量向葉鞘運轉貯存,是產品的主要形成期。此期澆水尤為迫切,需要6~7天澆壹水,每次要澆透,兩水之間要保持地皮不幹。這樣水分充足,葉色深,蠟粉厚,蔥白潔白有光澤。④刨收前1周停止澆水,以促使組織充實。
四、病蟲害
五、適時采收
當蔥白長度達到25-35厘米、直徑達1.2厘米以上時,即可分批采收上市。畝產可達2500-4500千克。
霜降以後,氣溫下降,葉片光合作用趨於停止,葉內水分減少,葉肉變薄下垂時,正是冬貯幹蔥的收獲適期,應及時收獲。
冬貯大蔥收獲早了,心葉還在生長,蔥白未充分長成而產量低,同時因呼吸作用旺盛.消耗養分較多而使蔥白松軟、空心,不耐貯藏;收獲晚了假莖易失水變松,或遇嚴霜受凍後,引起腐爛。
收獲後抖凈泥土,攤放地面晾曬2-3天,待葉片柔軟,須根和蔥白表層半幹時除去枯葉,分級打捆,出售或堆放陰涼處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