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發燒的退燒方法
1.泡澡
效果:泡澡可以帶走身體表面的熱量,幫助散發體內的熱,發燒也能快好。
方法:註意洗澡水溫度不要過高,可以低於體溫2度左右,泡澡時間不能過長,最多10分鐘。洗完及時擦幹水,穿好衣服,避免再著涼。
2.酒精擦浴
效果: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膚時,不僅可刺激高燒患者的皮膚血管擴張,增加皮膚的散熱能力;還由於其具有揮發性,可吸收並帶走大量的熱量,使體溫下降、癥狀緩解。
方法:將紗布或柔軟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濕,擰至半幹輕輕擦拭患者的頸部、胸部、腋下、四肢、手腳心。擦浴用酒精濃度不可過高,否則大面積地使用高濃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膚,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3.濕敷
效果:濕敷幫助降低體溫。熱的濕敷可退燒。但是當病人覺得熱得很不舒服時,應以冷濕敷取代。
方法: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壹濕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壹次,反復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裏,放在額頭上。
若出現下列情形,應及時看醫生
1.40.5℃以上的高燒。
2.4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
3.發燒連帶領部僵硬。
4.已經持續幾天發燒。
5.6歲以下的小孩,若口溫超過38.8℃,可能引發驚風(痙攣)。
6.有慢性病的成年人,例如心臟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能無法承受持續的高燒。
二、發燒敷熱毛巾冷毛巾
1.低於39度,體溫上升期:用熱毛巾
體表本來就需要熱量,妳再用冷毛巾去爭奪熱量,那只能讓中樞神經下達更“嚴厲”的命令,病人的體溫肯定會升得更高了。所以,當病人處在發燒的體溫上升期的時候,要用溫熱的毛巾。
2.高於39度,體溫穩定期:用冷毛巾
發燒體溫大於39度,要用冷毛巾,目的是吸走頭部熱量、減輕痛楚和對腦部的傷害。如果是高燒就要用冰塊了(不過,壹般不提倡使用冰袋的涼敷方法。低於體溫的溫度可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不利於皮膚散熱)。特別是頭部,不能持續高燒,會燒壞腦袋的。
另外,當體溫處在穩定期的時候,比如發燒在短時間內壹直維持在39℃,這說明發燒中樞介質釋放完畢或暫告壹段落。這時,可以用冷毛巾或者冰袋敷壹敷頭部,或者用冷毛巾擦壹擦腋窩、脖子、腿窩等大血管分布的區域。這樣可以幫助病人降溫退燒,也可以避免體溫再次升高。
3.體溫下降或後期:用冷毛巾
體溫下降期,也就是身體慢慢散熱的時期可以用冷毛巾,這段時期的特點是散熱過程占優勢,致熱源在體內的作用逐漸消失或者減弱,產熱開始減少。孩子的體表皮膚血管開始擴張,這時候會大量的出汗。出汗的時候,大多情況說明發燒在緩解。這個時候用冷毛巾,可以幫助散熱,從而讓燒退得稍快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