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喜歡京味可能還有壹些其他因素。比如,對我來說,這座城市是封建王朝結束、新中國開始的地方。在新舊世界的碰撞下,會對生活在這裏的人們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北京兒童劇或許是壹本難以咀嚼的歷史書之外,又壹個通俗有趣的窗口,可以讓人們了解厚重的文化歷史和嶄新的世界,了解袍服的碰撞與交融。就像我們對Xi、洛陽、開封、南京這些曾經的都城有壹種莫名其妙的崇敬感壹樣,也是如此。
這可能是京味兒童劇《東四牌樓東》剛播出就引來熱議的原因之壹。從目前的劇情來看,這部劇的反響和口碑暫時不容樂觀。不知後續能否高開低走,給喜歡京味兒童劇的觀眾壹個滿意的答復。
我想,觀眾之所以有吐槽的聲音,並不是因為要求太高,而是因為在它之前有太多輝煌的京味兒童劇,讓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讓我們壹起回憶壹些耳熟能詳、酣暢淋漓、令人難忘的京味劇吧。
01甄三1986/7.3點
想看最純粹的京味劇,還得往前數。真三(1986)可謂是不折不扣的京味電視劇。地道的京味旁白絕對讓妳壹秒入戲,真的有進入那個年代的北京城的感覺:繁忙的天橋,各種花樣,雜耍演員,相聲演員,腹語演員。看這部劇真的給人壹種回到老北京,看著人們穿著長袍馬褂逛街的感覺。每壹個細節都充滿了京味。
真三是本劇的片名,也是本劇主角的名字。故事講述的是甄三小時候父母雙亡,隨葉洛在天橋當學徒。沒想到,他得罪了天橋惡霸趙,最後冤死。甄三澤拜摔跤之王滿巴大師為師,苦練單手摔跤絕技,最終獲得全國摔跤冠軍,嚴懲趙九大師。
雖然那個時代的影視作品在制作技術上還是比較粗糙的,但是確實呈現了時代的特征。通過對舊社會江湖藝人坎坷人生的描寫,介紹了許多發生在天橋的真實故事和民間工藝。僅憑說幾句北京話就說京腔兒童劇真的不是京腔兒童劇。想要了解真實的老北京,真的需要從這類影片中尋找壹些答案。
02《帝都尋根》1992/7.3分
電視劇《帝都尋根》是執導的早期作品,由王(當時26歲)、(當時23歲)、、大宋佳、、、葛存壯等人主演。現在看來這部劇也為很多影視劇的大牌演員打下了基礎,現在越來越香了。
全劇以葛存壯飾演能治各種疑難雜癥的老中醫金壹天的《再造仙丹》為藍本,圍繞壹家人在四合院的生活和糾葛展開。也有不法之徒壹心要得到“再造仙丹”的配方,並大量生產以獲取巨大利益。“再造仙丹”的存在,也讓這個家庭卷入了陰謀和感情的漩渦。
導演慢慢講故事,直到最後三集,前27集的所有謎團才被徹底揭開。大家勾心鬥角,面對面交鋒,高潮叠起。精彩程度令人驚嘆,就像在看壹場人類藝術的大戲。
03《渴望》1990/7.7分
說到電視劇《渴望》,我想大家都能聊很多。它是中國第壹部長篇電視劇,真正做到了當時空城計的效果,風靡全國。偏遠農村即使電視機不多,也會自帶小板凳,拿著電視機專心在家看劇。那時候,晚上,最流行的壹句話就是“去看欲望”!
“全國哀悼,全國罵王,全國嘆”成為當年壹道獨特的風景。這部感動千萬人的電視劇也被視為中國電視劇發展的裏程碑,其巔峰效應成為時代神話。
《渴望》絕對是全國觀眾第壹次全面接觸壹部京味劇,真實地把胡同裏的北京人呈現給觀眾。至今,那句“漫長的歲月”還回蕩在每個人的耳邊。
04《愛的滿院》2015/8.0分
《愛情滿院》是由劉家成執導,何冰和郝蕾主演的京劇。要說何冰絕對是京味劇的專業人士,只要有他的京味劇,不管什麽劇情,他的個人表現都是相當出彩的,以至於說到京味劇,腦海裏自然浮現出何冰。郝蕾在《愛情滿院》中的表現也很驚艷,不留壹絲表演痕跡,所以現在觀眾對她的要求也變得很高。
《愛情滿院》是90年代初老北京四合院裏的壹個故事。無論從場景到對話,何冰地道的北京口音都能讓人對京味兒的兒童劇感到滿意,所以每當有新的京味兒的兒童劇出現,總會讓人想起這樣的經典劇。
05“巫娜”1988/8.1得分
《巫娜》也是壹部非常典型的京戲,主角也是我們都太熟悉的著名演員馮鞏、倪萍、妞妞。
這部劇刻畫了晚清壹些八旗子弟不勤政、不顧糧、頹廢、自立的典型人物形象。雖然只有五集,但是從每個角色的細節、眼神、語言都可以看出純正的老北京味道。北京腔真的是純粹的回憶,連旁白都能讓妳感受到京味的幽默。
《那屋》也是上世紀80年代第壹部關於古玩店的電視劇,其中清晰地表達了舊觀念和迎接新生活的茫然感。是熱愛京味文化的朋友不可錯過的好片子。《東四牌樓東》傅大龍要學習演員的內在力量。
06《我的生活》2002/8.2分
《我的生活》是由張國立執導,李成儒、何冰、鄧傑、劉紫等主演的電視劇。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世紀初老北京壹個警察的坎坷生活,反映了那個時代小人物的心酸。
這部電視劇充滿了北京韻味,從時代的滿屏,到每壹個角色的北京口音,街邊的小販,散落的白墻灰瓦,復雜多變的生活,胡同裏記憶中的故事,貧困貴族的生活差距等等。可以說,每壹個細節都透著濃濃的京味,每壹件事都仿佛記錄著厚重的歷史。
07《五月香槐花》2004/8.2分
《五月香槐》也是張國立執導,張國立、張鐵林、王剛主演,講述了民國時期琉璃廠壹家古玩店的故事。光看這些人,這些元素,就充滿了濃濃的京味!劇中的陳設、精致、各種道具能壹秒把人帶入當時的氛圍,也是張國立執導作品的經典。
劇中張國立的隱忍與正直,現實與選擇,都將當時的社會狀態體現的淋漓盡致。還有王剛自己的腔調,是京味的錦上添花。
而張鐵林,無論是現在的名氣,還是他在其他劇中的演技,在《五月的槐花》中,張鐵林都很好的表達了落魄的貝勒“不要倒驢”“餓死”的精神。
他可以落魄,人性可以不堪,行為可以可恨,但骨子裏有些東西是如影隨形的。這種感覺和這個人的設計無關,也有針對這個人設計的不好的表達,但能讓人找到感覺的就是那種力量。
08四代同堂2009/8.3分
《四世同堂》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京味兒童劇,改編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祁家及其鄰居在民族存亡和被侵略者占領的緊要關頭所表現出來的雙重性格,即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封建思想意識下封閉、愚昧、妥協、敷衍、無聊、自私的心理活動,引起人們的深思。
目前,隨著門樓、角樓、白塔的出現,歷史斑駁的大門被打開了。無論是滿桌精致的陳設,桌上淩亂的文房四寶,還是角落裏靜靜躺著的鍋碗瓢盆、算盤珠子,都讓人沈浸在這樣壹種談舊談新的氛圍中。尤其是當羅玉生先生那首迷人的《為後人整理河山》的韻鼓壹打開,那種厚重而久遠的文化底蘊的感覺就出來了。
09茶館2010/9.2分
《茶館》也是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由何群執導,陳、、、、謝剛等主演。雖然所有的演員都在網上演戲,但似乎壹聽到陳的名字,壹個人就能扛起壹部劇。
《茶館》也講述了世紀之交老北京的各種尷尬生活。除去便道、黃土街、木閣樓等元素,從本劇每壹個角色的特點中都能領略到濃濃的京味。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所攜帶的京味,就連配角扮演者也透露著濃濃的年味。當然《茶館》有很多版本,每個版本都不會讓喜歡京味的人失望。
10大宅門2001年/9.4分
大宅門是壹部史詩劇,有很多老戲。連張藝謀和姜文都在打醬油,還排在京味兒劇的第壹位。
《大宅門》也成了全國知名劇。該片由郭寶昌執導,講述了中國百年“百草堂”的興衰以及醫家百富三代之間的恩怨情仇。
可以說劇骨十足,看著還挺過癮的。、陳、劉佩琦、杜、蔣、張豐毅、蔡飛鶴、等著名演員在這部劇中都是實實在在的戲骨,而不是老了就叫戲骨的戲骨。這些人同臺演出,誰也搶不了誰的風頭。每個角色都是生動立體的,沒有壹個角色設定誰是附屬品。這才是真正的好劇。
劇中,大宅院裏的奢華、規矩、傳承都很深刻,服務道觀劇更是氣勢磅礴,將觀眾帶入大宅院裏的生活。這部劇還把京味的感覺巧妙地植入各地觀眾的印象中,仿佛這才是真正的京味。
其實好的京戲太多了,有些因為篇幅的限制,無法和妳壹起回憶,比如絮絮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海馬歌舞廳,編輯部的故事,笑傲江湖,琉璃廠的故事等等前面那麽多好的京戲,後面的難免會被大家拿來比較。妳還記得哪些京戲?還有哪些京戲是大家心目中的經典?歡迎留言討論。
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