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詳細解釋壹下家裏的饅頭是怎麽做出來的又軟又有彈性。
第壹,面粉的選擇。
其實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都可以做饅頭。但是,不同的面粉,不同的饅頭制作方法,味道是不壹樣的。
我們在家做饅頭,當然要做出自己的味道。喜歡嚼勁就用高筋面粉;如果喜歡松軟有嚼勁的,用中筋面粉;如果喜歡松軟可口的食物,用中筋面粉,加壹些低筋面粉。
如果用老面粉做饅頭也是這樣。不同的面粉味道不同。而且老面的比例也影響口感。
我平時喜歡用中筋面粉做饅頭。這種面粉比較好操作,饅頭也比較軟,有嚼勁。如果喜歡吃松軟可口的食物,也可以加入20%左右的低筋粉。
另外,選粉後要適當加水。壹般面粉和水的比例是2: 1。但不同的面粉吸水率不同,有時要適當多加水。正常的饅頭面團揉起來有彈性,硬度適中,放的水少就硬。如果是做老式山東饅頭,面團可以硬拌。
第二,揉面很重要。
面團做好之後,揉面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剛做好的面團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氣孔,所以面團壹定要揉均勻,筋疲力盡。揉好的面團具有光滑的表皮和細小均勻的內部孔隙。面團要揉到看不見幹粉,越揉越有彈性。揉面就是用手掌把面團向上推,揉很長時間,從壹端折起再揉。揉壹會兒,讓面條醒幾分鐘。如果反復揉兩三次,饅頭就會細膩柔軟。
有時候搓不動,就用搟面杖壓面。壓制表面光滑,節省能源。但是不要碾油。用力壹按,生饅頭就慢慢醒了,蒸出來的饅頭皮看上去就像壹個小小的硬殼。
另外,用幹酵母做速食饅頭時,我用的是壹次發酵法。也就是饅頭前面的面團不需要基本發酵,所以面團沒有那麽多洞。但在饅頭成型前,面團要壓幾下,使其光滑。
第三,饅頭的二次醒發與饅頭是否松軟有彈性有關。
饅頭的二次醒發尤為重要,是蒸饅頭過程中的最後壹次發酵。這種覺醒看似簡單,卻是最難控制的環節。第二喚醒溫度優選在36度左右。醒發溫度太低,醒發慢,成品饅頭不夠挺拔。
濕度也很重要。濕度過小,饅頭表皮幹燥,饅頭坯體膨脹緩慢。但如果濕度過高,饅頭皮容易起水泡,成品外觀不正。
家裏蒸饅頭,壹般沒有專門的發酵工具。想控制二次覺醒應該怎麽做?可以提前在鍋裏燒點溫水,不要燒開水。40度左右就夠了,然後把蒸籠放在上面就醒了。
那麽如何判斷二次覺醒呢?以時間來判斷並不準確,因為溫度、濕度、面團硬度等不確定因素,時間只能作為參考。看看時間,看看饅頭的樣子。饅頭胚膨脹到1.5倍左右。覺醒後的成品明顯更大更輕,皮膚還有點水潤。
提示:
醒發時間不足的饅頭體積小,表皮不光滑。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醒發,它看起來就像壹個死饅頭。蒸出來的饅頭也沒有彈性。
醒發過度的饅頭,成品有蜂窩孔,結構粗糙,表皮會凹凸不平或塌陷。
只要註意以上幾點,妳壹定能在家蒸出又軟又有彈性的饅頭。
如何蒸饅頭如果想吃饅頭,這個時候就需要註意方法了。首先,我們需要從面團開始,我們需要在面粉中放入適量的泡打粉。然後我們就需要開始和面的工作了,和水混合後揉面,等到不沾手的時候。然後我們可以把面團蓋在鍋裏,讓饅頭發酵。然後選擇取出發酵好的面團,加入堿和糖。揉透均勻後,可以搓成長條狀,拉起藥水,放在蒸籠上,口朝上,撒上青紅絲,放在火上蒸20分鐘取出。北方的饅頭壹般都是把長面拉成藥水後的平底圓頂饅頭。然後放在蒸籠上蒸。蒸的時間的選擇取決於饅頭的大小。壹般來說,我們只需要把饅頭蒸1個小時,然後抽屜就可以放氣了。
蒸饅頭的技巧很受大家歡迎。想要吃到好吃的饅頭,需要掌握蒸饅頭的技巧。蒸饅頭的時候,如果妳發現面條看起來像頭發,那麽我們可以在面團中間挖壹個小坑,然後選擇倒入兩小杯白酒。停了10分鐘,面就爆了。
如果和面的時候沒有酵母,此時可以用蜂蜜代替,每500g面粉要加15-20g蜂蜜。當面團變軟後,用濕布蓋上,等待4-6小時開始。而且,用蜂蜜面團蒸出來的饅頭吃起來又軟又香。
冬天因為室內溫度比較低,所以和面的時間比較長。這時候如果在發酵的時候往面團裏放壹些糖,可以縮短面團的制作時間。
對於發酵面團,我們需要加入適量的堿,這樣可以去除饅頭的酸味。然後檢查堿的用量是否合適,讓面團可以用刀切成壹片,如果上面有芝麻粒大小均勻的孔,說明堿的用量比較合適。
如果饅頭因為堿太多而變黃,堿味難聞,此時可以選擇在饅頭水中加入100-160克醋,然後將饅頭再次放入鍋中蒸10-15分鐘,饅頭就可以變白了。
大家在蒸饅頭的時候,要在面粉裏放壹點鹽水,這樣饅頭才能發酵,饅頭才能又白又香。
用冷水或熱水蒸饅頭很多人在蒸饅頭的時候會用熱水蒸,但是對於生饅頭來說,如果突然遇到熱空氣,表面容易粘連,容易使饅頭生。而且因為饅頭的表面也容易被蒸軟,很可能是饅頭內部發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