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鐵飯碗這個詞反映了我國那壹歷史時期下的什麽政策

鐵飯碗這個詞反映了我國那壹歷史時期下的什麽政策

鐵飯碗“鐵飯碗”這個詞,出自改革開放之初。

當時的企業,多是國有。

而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就是吃“大鍋飯”。

幹和不幹壹個樣,幹多幹少壹個樣,幹好幹壞壹個樣。

工資是按年頭漲,福利是按人頭發。

幾乎每個企業,都養著壹大批閑人、懶人、庸人和散人。

這些人不僅成為企業的巨大包袱,而且直接影響了生產者和管理者的積極性。

於是有人提出,這個“大鍋飯”非得砸掉不可。

不打破“鐵飯碗”,企業就沒有出路,中國就沒有出路。

很快,人們發明了“承包制”。

接著,又進行“股份制改造”。

這樣壹來,勞動效率上去了,經濟效益上去了,個人收入也上去了。

所以大家都說這個“鐵飯碗”打得對,砸得好。

但對另壹個“鐵飯碗”,即公務員隊伍中的“鐵飯碗”,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些年,也壹直在喊行政體制改革。

而改來改去,多是在機構編制上增增減減、合合並並。

拆壹些“舊廟”,建壹些“新廟”,或者把幾座“小廟”,合成壹座“大廟”。

但對“和尚”們的切身利益,卻基本沒有觸及。

多數行政機關的管理辦法,沿行的仍是20多年前國有企業的老路。

只要進了這個門,就算端上了“鐵飯碗”。

無論妳幹多幹少,幹好幹壞,幹與不幹,到時候都照樣拿工資,照樣分福利。

妳漲工資,我也漲工資;妳分年貨,我也分年貨。

壹個人都不能少,壹分錢都不能少。

當然,在公務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好幹部、好公仆。

他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辦了很多的實事和好事。

但也確有不少混在裏邊“吃閑飯”的人。

壹種是什麽也不會幹的人,壹種是什麽也不想幹的人,壹種是雖然幹了壹些事,但卻自身“不幹凈”的人。

正是這樣三種人,損毀了公務員隊伍的形象。

害怕風險,是人的壹種本能。

國企工資低,外企不穩定,自己創業沒本錢,虧了還得自個兒哭。

這樣比來比去,還是當公務員最保險。

正如壹些大學畢業生所言:“壹次的努力,就能規避壹生的風險。”與其他職業相比,公務員不僅崗位穩定,收入豐厚,而且工作輕松,並擁有升遷機會。

現在的年輕人,也包括他們的家長,誰還算不清這筆賬? 社會進步的標誌,就是機會均等、壓力均等、政策均等。

進壹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問題,已經列入中國改革的議程。

雖然有人把這項改革稱為“深水區”,但要打造民意 *** 、法制 *** 和高效 *** ,就必須邁出這壹步。

要打破的,是企業“鐵飯碗”、行業“鐵飯碗”和部門“鐵飯碗”。

換句話說,是打破低效和不公的“鐵飯碗”。

同時,還要建立壹個社會公***的“鐵飯碗”,即社會保障的“鐵飯碗”。

這個“鐵飯碗”,必須是全民的、完整的和公平的。

這也是常說的,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享。

鐵飯碗-歷史和問題 中國在解放後,實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

私有企業被國 有企業取締,而 *** 成為了國家最大的雇主。

學生在畢業之後都會被派到單位裏面工作,而不需要經 過由市場來決定的人力市場求職。

嚴格來說,所有在國有企業工作的工人都是公務員,而他們在單位 的工作是有終身保障性的,他們除了每個月的工資以外,就算在退休之後還能從單位裏支取工資。

為了要確保所有的人都有工作,這些國有企業往往都聘請了遠高於需求的人員數目,以至這些國 有企業都有大量的冗員,經濟效益嚴重低下。

坊間壹些說法是國有企業的工作“做也三十六,不做也 三十六”——意思是說不論工作表現如何,工人都能夠獲得全數的工資。

同時,這些國有企業也沒有 壹個根據表現而擬定的工資制度。

以至工人們沒有把工作做好的推動力。

雖然後來國有企業也開設了 獎金制度,發放獎金給表現好的員工,但畢竟並不能夠解決壹些基本的問題,如冗員、低效益等。

冗員和低 效益往往都與鐵飯碗拉上關系,除此以外,鐵飯碗所帶來的另外壹些問題還有工人對 *** 或單位的過 分依賴性,以及工人們面臨無法再就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