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冬至日吃赤豆飯是哪個地區的習俗

冬至日吃赤豆飯是哪個地區的習俗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壹、八大天象類節氣之壹,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冬至日吃赤豆飯是寧波地區的,在壹千六百多年前已經有了,據說是為了預防瘟疫。寧波童謠:“篤篤篤,賣赤飯。三斤胡桃四斤殼,吃儂肉,還儂殼,張家老伯伯,問儂討只小貓小黃狗。”

寧波地區冬至吃赤豆飯由來有三種說法流傳較廣,順便在給妳介紹兩個寧波冬至習俗,下面就跟我壹起看看吧:

壹、?吃赤豆飯由來?

?寧波地區冬至吃赤豆飯由來之壹:驅避疫鬼?

相傳,***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壹天,之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壹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古代寧波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最怕赤小豆,於是,寧波人們就在冬至煮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波地區冬至吃赤豆飯由來之二:赤豆打鬼?

傳說上古五帝之壹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冬至日這壹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煮飯,以祛疫迎祥。

無論如何,冬至夜壹碗香甜滋補的赤豆糯米飯總是讓人歡喜的,在寧波,冬至夜全家歡聚壹堂***吃赤豆飯的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寧波地區冬至吃赤豆飯由來之三:紀念放牛娃?

迄今寧波地區壹帶還有個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無意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壹天正是冬至。此後,窮人在冬至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後人把冬至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

二、?寧波冬至習俗?

?寧波冬至習俗之壹: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壹。“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壹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

湯果是寧波人冬至必吃的食品。寧波人有“吃了湯果大壹歲”的說法。湯果跟湯團類似,都取“團圓”、“圓滿”的意思,只是湯果要小壹些,裏面沒有餡。

寧波人過冬至,舊時各家以蘆穄粉搓圓子,叫蘆穄湯果。後漸改為糯米粉圓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湯果。先供竈神,再全家吃。俗稱“冬至小年夜”,俚語“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謝年”。這天長輩囑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罵小孩,不可摔壞東西,否則視為不吉利。

?寧波冬至習俗之二:大頭菜烤年糕?

冬至前壹天,寧波人壹般不出門,冬至節壹早有全家人吃大頭菜烤年糕的習俗。大頭菜烤年糕是壹道做法簡單的浙江寧波市特色傳統美食。冬至前後,寧波人的女兒或是媳婦都會做上壹道大頭菜烤年糕來應應景,預示著步步高。大頭菜烤年糕用料更加普通,醬油、糖、鹽就可以搞定!做大頭菜烤年糕烤菜的時候,順帶就可以做出這道美味年糕!

冬至節前夜,家家烤大頭菜,大竈的火燒得旺旺的,將大頭菜洗凈,削皮切塊,菜葉也不要浪費。削掉表面上有坑坑窪窪的東西,放入鑊中,塊要切得稍厚壹點,否則容易煮散導致筷夾不起。大頭菜先放入,後放大塊年糕,翻壹下,放點醬油,然後把呼呼燃燒的柴蓋上草灰,柴徹夜暗燃,用文火煮,大頭菜在鑊裏焐壹夜。第二天壹早水將燒幹時,放入糖和鹽,再澆入壹層菜油起鑊,香氣四溢的大頭菜烤年糕就大功告成啦!

冬至大頭菜烤年糕的關鍵是冬至那晚竈火不滅,家家都要燒得“烘烘相”,薪火不息,薪火相傳,日子紅火是老百姓最實在最基本的企盼,而年糕則寓示“年年高”。

民間有壹句俗話說的好,“冬天多吃赤豆,人曬臉,祛病強身”。冬至吃赤豆糯米飯,禦寒滋補,吃完後胃也暖暖的,非常適合在冬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