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養殖模式。有三種:第壹種是夏花培育大規模魚種,第二種是當年夏花培育商品魚,第三種是培育成品魚。
③餵養。餌料中蛋白質含量在幼魚和幼體階段不低於36%-38%,成魚階段不低於34%-35%。每天可餵2-3次,每次餵1 ~ 1.5小時。日投餵量為幼魚和幼體階段池魚總重量的5% ~ 8%,受威脅階段池魚總重量的3% ~ 4%。
④池塘管理。每天早晚巡邏池塘1次。保持池水油綠色和淺綠色。適時啟動增氧機,盛夏每天定時啟動,雨天半夜啟動,大雨後啟動。池中溶解氧的最佳值全年保持在3 mg/L以上。
魚類和蔬菜種植
湖北洪湖市長江水產發展有限公司早在1979就開始從事淡水養殖。正式註冊成立於1998,現有員工83人,8人大專學歷,工程師職稱,屬於民營企業。是湖北省首批實驗養殖基地(即1988)之壹,也是湖北省鯽魚的發源地。公司已發展成為集科學研究、各種魚苗繁育、魚種培育、池塘和網箱成魚養殖、飼料加工和運輸為壹體的集約化生產企業,是湖北省淡水養殖業中較大的企業之壹。公司采用新的養殖技術“生魚生菜”,達到魚和菜雙贏的效果。
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的技術模式是根據魚類和植物的營養生理、環境和理化知識的特點,通過科學的生態設計,實現協同生長,實現養魚不換水、水質無憂、蔬菜種植不用施肥的生態效果,達到魚類、植物和微生物之間和諧的生態平衡。
池塘裏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氮。氮代謝過程。氮隨飼料等有機物進入養殖水體,通過兩種方式轉化:壹是殘留的餌料碎屑被細菌分解,氧化成氨基酸,再通過氨化作用生成酮酸;二是飼料被魚吞食吸收,在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下釋放出氨。氨氮(NH3-N)對魚類毒性很大,當其濃度超過1 mg/L時會對魚類產生危害..可被好氧微生物(亞硝化單胞菌等)氧化。)生成亞硝酸鹽(NO2-N),對魚類毒性相當大(小於0.1毫克/升)。在另壹種好氧微生物(如硝化細菌)的作用下,亞硝酸鹽被進壹步氧化生成硝酸鹽(NO3-N)。硝酸鹽是含氧水體系中氮代謝的最終產物,對魚類毒性最小,有時耐受濃度可達200 mg/L以上,但濃度過高也會影響魚類的生長,呈現毒性,因為壹些矽藻和藻類(如小球藻)會將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另壹個途徑是厭氧條件下的反硝化細菌處理,將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還原為N2O,並以氮的形式釋放到大氣中(N2)。問題是在需氧水產養殖水中創造厭氧環境是困難和經濟的。硝酸鹽只是植物可以利用的無機氮的壹種形式。水產養殖技術通過水培植物的固氮作用,將氮與有機物結合,從而將氮代謝的終點與植物的同化吸收連接起來,產生養分循環利用的生態效應,既節約了水成本,又能收獲魚和蔬菜的無公害綠色產品。
這些菜苗可以在水中收割壹個月,壹年可以連續采摘六到七次。畝產高達654.38+00000公斤,比旱地種植高出數倍。市場上的竹葉菜價格在每公斤4元左右,經濟效益可觀。種植水生蔬菜的池塘裏的金鯽魚可以提前20多天上市,比沒有水生蔬菜的池塘裏養殖的魚平均重22倍左右,因為8月份氣溫高,魚吃得少,長得慢。因為水面上有水生蔬菜,可以遮擋陽光,魚可以在水生蔬菜下蔭涼,溫度剛好適合魚生長,所以會比同期其他池塘提前20多天投放市場,先搶占市場先機,避免魚大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