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燒烤中的江湖人生——評《壹串串人生》

燒烤中的江湖人生——評《壹串串人生》

自從《舌尖上的中國》走紅並獲得良好口碑後,類似模仿形式的美食紀錄片層出不窮。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但大多數美食紀錄片往往只看到“美食”,註重取景的精致和鏡頭的細膩,難免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與傳統美食紀錄片不同的是,《壹串人生》包含了美食和山野風味,但聚焦於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燒烤主題,制作出壹部極其接地氣、充滿江湖味和街頭味的高質量紀錄片。

壹、紅塵煙火之美

?《壹串人生》以燒烤為背景,創意是拍攝燒烤的生活感和故事性。所以影片的主題是城市裏隨處可見的老燒烤店。攝制組並沒有刻意去拍,而是追求畫面的真實感。燒烤壹般都是在晚上進行,所以很多紀錄片的鏡頭都是在晚上利用自然光完成的。沒有刻意的色彩搭配和壯觀的視覺,但燒烤店在夜晚依然喧鬧,黑暗小巷裏的霓虹招牌亮起,夜晚燒烤店溫暖的黃色燈光,店裏聊天喝酒的食客,對著烤串大喊大叫的店老板...這些栩栩如生的鏡頭能拉近觀眾的距離,讓人想進壹步探索。

雖然紀錄片的基調是“城市的氛圍”,但拍攝美食的鏡頭並不精致。《壹串人生》和其他美食紀錄片壹樣,使用了大量的特寫和高速鏡頭。特別是在調味、食品加工、燒烤過程中,配合噝噝作響的音效,使用高速鏡頭,充分展現燒烤的誘人感覺。在第二集《比夜更黑》中,壹些普通人壹般不會選擇嘗試的食材,比如蠶蛹、蠶沙、豬眼等。,也都是用來增加視覺刺激,同時將第二集“暗黑破壞神”的主題表現的淋漓盡致,為燒烤增添了江湖感。

除了精致的食物,影片還運用了大量暖色調,紅黃相間的食材和店內暖黃色的燈光,也增加了紀錄片的觀賞性,向觀眾傳達了夜晚燒烤的“溫暖”。

只是這些鏡頭的運用不足以烘托燒烤的江湖氣息。《壹串生命》的剪輯配樂,強化了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關於廣州燒烤的紀錄片,鼓點密集,畫面變化快。當妳踩著鼓切換畫面直到“砰”的壹聲,扇貝在烤架上舒展開來。節奏的變化使紀錄片在形式上極其優美。分數是點睛之筆。在哈爾濱燒烤即將登場的時候,紀錄片響起了哈爾濱的經典配樂。鏡頭從空中俯瞰,高低錯落的建築飛馳而過。配樂逐漸加強,直到鏡頭穿過燒烤架前的白煙,清晰地拍到主人的臉,音樂才停止。這時候,已經出發很久的主角正式登場了。

二,江湖人之間的故事感

對《壹串人生》的獨特風格貢獻最大的是解說和配音。在國內,觀眾壹般能接觸到的長紀錄片的配音,聲音飽滿,字正腔圓。然而,為了更好地契合主題,《壹串生命》的導演陳英傑親自上陣。

陳英傑沙啞的嗓音,帶著很強的故事性,就像壹個經歷過世事沈浮的燒烤店老板給觀眾詳細講述世界各地燒烤的江湖故事。這種異於主流的配音嘗試,最初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反對的,但它為壹串生命確立了鮮明的“街頭味”風格,在文字和畫面之外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

而影片的重頭戲就是解說。《壹串人生》的解說摒棄了“科普”的傳統風格。它更多的使用第壹人稱,使用像聊天壹樣的親切稱呼,如“萍姐”、“老王”、“活潑哥”等,帶出各自獨立的燒烤故事。這種處理更像是故事的序幕,仿佛解說詞裏的“他”就在妳身邊,拿著壹壺酒,和正在聆聽的“妳”聊著人生。

除了使用第壹人稱,解說詞還將食材人格化,賦予了生命。在對烤蠶蛹的解釋中,“如果時光倒轉,蠶蛹回到童年,變成青蠶,它能遠離燒烤度過童年嗎”;在對烤豬眼睛的解釋中,甚至抓住了“眼睛”的雙關。“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就像第壹次親密接觸就被它電死了壹樣。”“豬眼之火逃不過平的眼睛,無數次的眼神交流都屬於夜女王的堅韌。”

《壹串人生》的解說充滿了煙火和幽默。解說往往抓住壹個特征來展開聯想或誇張,用瑣碎的口語化的方式表達黑色幽默的效果。比如在《比夜更黑》這壹集,紀錄片展現了各種精彩的燒烤,開場解說就寫明“美食勝於下三道菜,刺激需要重口味”,為整集定下了基調。在腦花燒烤的解釋中,聯想被誇張到了極致。“午夜時分,這個世界上餐館數量最多的城市,到處都是尋找腦花的貪婪僵屍。”這樣的解說不僅指出了接下來的燒烤主題是腦花,而且畫面感和幽默感都很棒,引得觀眾捧腹大笑。

除了這兩點,還有食客的圖片。《壹串人生》在拍燒烤店的時候經常拍很多食客的特寫。吃燒烤要拍嘴的特寫,聊天聊天要拍臉的特寫。其中,眾多食客的采訪鏡頭不僅豐富了觀眾對燒烤味道的理解和想象,也豐富了店主作為主角的人物形象。煙花最重要的是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壹串人生》很好地抓住了這壹點,用大量食客的鏡頭,塑造了每壹家燒烤店的傳奇和“接地氣”。

壹串人生中的每壹個故事都是獨立發展的故事。紀錄片把這些故事放在壹起,營造出江湖人的感覺,最後回顧整個故事。對這些主角未完成或即將完成的動作進行總結和拼貼,給觀眾壹種故事還會繼續的感覺,而這些主角每天都在重復前壹天的生活卻留下驚喜,就像普通人壹樣。也表達了紀錄片向平凡生活致敬的態度。“面對艱苦的生活,我們怎麽能服軟。舔舔手指,抹抹嘴唇,抹抹筋骨,別有壹番滋味。”

三、街頭英雄傳說

《壹串人生》與主流美食紀錄片不同的另壹個特點是,更註重人的故事。沒有感情,也沒有意圖。紀錄片向觀眾展示了店主們的煙火生活,卻挖掘了燒烤背後更有意義的人性美。

在壹串人生中,每個燒烤店的老板都是自己領域的大佬。食客們聚在壹起是因為喜歡燒烤,但他們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和燒烤店的老板交朋友。但也有壹些燒烤店老板經過了不同的城市,手機號卻沒有變。食客壹接觸,就知道去哪裏找這種獨特的味道。

而哈爾濱烤肉店老板方哥,壹生都在和妻子壹起燒烤。煙火愛情也是最長久的愛情。方哥對老婆的無聲告白,隱藏在多年的燒烤技藝中。

揚州商老三的烤肉店讓揚中學子受益最大。紀錄片甚至開玩笑說“不認識尚老三,就不是揚中學生。”對於這些學生來說,多年以後,回憶起家鄉的青蔥歲月和青春歲月,都離不開商老三的燒烤店。這裏承載著他們對最美好時光的回憶。

在漂泊的遊子心中,燒烤的香氣是對故鄉最好的註解。約壹兩個夥伴,點三兩個羊肉串,要壹瓶酒。在外多年的打拼,都溶在這種文字和玩笑的氛圍裏。

對於每壹個店老板來說,紀錄片從食材的選擇到食材的處理,從接待顧客到聊天,都在著力塑造店老板對燒烤、時間、美味、食客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遇,比如轉行,失業,繼承,但不同的故事都蘊含著每個主角對燒烤,對生活的灑脫態度。這樣的氛圍,讓觀眾心甘情願地陷入不同人的燒烤江湖,在平凡的生活中遇到壹個驚喜。

《壹串生命》在嗶哩嗶哩首次上映,每集30分鐘的時長很符合新媒體平臺用戶的使用習慣。憑借獨特的解說和配音,它立即在壹部紀錄片《高大上》中脫穎而出。但這部紀錄片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煙火在其中的表現。人民日報評論:所謂“尊重我們的胃口”,其實並不是鼓勵大家吃燒烤。更深層的意義是向觀眾平凡的生活致敬——有“最長的告白”、“最精煉的心情”、“時間的味道”。而這也正是我們讀完《壹串串人生》後感到回味無窮的原因。“沒有煙火,人生就是壹場孤獨的旅行。”我們都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個地方休息壹下,發泄壹下白天積累的情緒,和壹個人共度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