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大閘蟹口感不佳?
今年因為中秋比較早,螃蟹成熟度不高,因此在口感上就稍差。提前上市的大閘蟹,母的要麽就是沒黃,要麽就是黃稀,而公的則沒油,總之口感大不如前。但這還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家庭都過起了“吃老本”的日子,儲蓄見空。而疫情使得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員工收入也都有所下降,大閘蟹這麽昂貴的食物顯然就成了奢侈品。再加上現在很多人普遍對大閘蟹也不太“感冒”了,大家也都明白,有很多都是洗澡蟹,沒有壹只是陽澄湖的。
但其實這種情況早就有了,並不是今年才開始的,為啥今年突然就沒人買了呢?
另壹個原因則是大閘蟹以往擔負起了企業福利和送禮的角色,所以常成為批量購買的對象,既體面又好看,還拿得出手。既然是送禮和福利,那麽至於究竟是哪的蟹並不重要,只要包裝好看,牌子叫得響就夠了。但是今年企業普遍生意也很難做,很多都是增產不增利,因此這方面的消費就大幅削減了。既然不是送禮用,多半都是消費者自己掏腰包自己吃,那麽對品質及口感自然就更加看重了。
二、產量增長過快
其實不光是大閘蟹,很多領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壹旦看什麽賺錢,於是便壹窩蜂似的蜂擁而至。比如像蔥姜蒜這樣的小眾產品,壹方面有炒作原因,另壹方面也是因為炒作以後價格上漲,於是壹堆人跑去種植,結果產量大增,價格自然要大跌。還包括現在的生豬養殖也是如此,前兩年生豬利潤賺翻天,很多會養的、不會養的全跑來養豬,結果就導致生豬產能壹下激增,產能過剩,自然豬價大跌。
大閘蟹的情況也是如此。據報道,光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就同比增長15%左右,更別說其他的了,只會更多。產量增加了,但是消費卻減少了,自然就賣不動了。不僅賣不動,並且近日大閘蟹的價格也開始走跌。
三、“貓膩”玩不動了
大閘蟹怎麽還會有“貓膩”呢?這就要從提貨券、提貨卡說起。
其實這個問題也已經誕生很久了,之前就有媒體報道過。由於大閘蟹多是送禮用,所以商家印制了許多螃蟹券對外出售。比如8折賣給電商平臺或者企業,平臺則以正價出售,企業買來後當作福利或送禮。這其中會有壹部分人兌換成螃蟹,增加螃蟹的走量,但是還有壹部分並不喜歡吃螃蟹或者由於某種原因,再次將螃蟹卷轉賣或者5折退給商家。
於是,在後者的“交易”中,螃蟹並沒有出場,但是各方卻都獲得獲利。比如商家,8折出售但是最終以5折回收,中間便賺了3折的差價。即使沒有退卡的,兌換成螃蟹也並不虧。
而企業的目的是送禮,至於對方怎麽處理是對方的事,企業的目的已達到,並且還是以8折購買的,似乎還占了便宜。
而對於拿到螃蟹券的人來說,要麽兌換成螃蟹,美美地吃上壹頓,要麽即使沒吃上,5折退還後也能拿到幾百塊錢,也並不是什麽壞事。就是這種形式反而使螃蟹券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壹種“貨幣”,於是越印越多,甚至在壹段時間裏非常盛行。
但是為啥玩不動了呢?
壹方面,今年企業盈利不好,退出了購買市場。而消費者自己吃的話,多半會去市場直接購買,價格要實惠,還能看得見實物。另壹方面,隨著互聯網銷售發展不斷完善,監管越來越規範,對這種提貨卡式的消費給予了限制。
所以今年的大閘蟹賣不動了。不僅實物走貨少,螃蟹券也走量不高。而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根本也沒有心思去想這麽多。現實的情況就是錢少了,咱消費就要省著花。而當前豬肉價格正處於低位,相比之下,大閘蟹也並不是非食不可,那麽同樣的錢倒不如買上幾十斤豬肉,可夠吃上壹段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