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對這個哈利的印象是正面的。比《鳳凰社》好看,亮點多,質感重。整體適應尚可,但心情不太順暢,有些地方比較壓抑。而且如果妳不是書迷,這部片子和往常壹樣有點霧。
本來我覺得哈利的戲沒有劇透問題,但是今天壹起看電影的朋友坐在觀眾席後說:“我朋友說我的斯內普變壞了,鄧布利多又死了。斯內普殺了他嗎?”我簡直不知道該如何反應。我終於冷靜下來,回答:“這個我不能告訴妳。妳看完就知道了。”
事實證明,還是有相當壹部分觀眾既沒讀過這本書,也沒關註過這個故事(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所以他們決定標新立異,寫這個故事。本質上,哈六是對哈七大結局的漫長準備。這裏面有很多重要的線索。核心故事是伏地魔的過去,以及為什麽他被阿瓦達的死亡詛咒擊中後不會死。混血王子給出了後壹種答案:因為伏地魔學會了如何制造魂器,他把自己的靈魂分成了至少七塊,分別存在於不同的地方。這樣,即使肉體毀滅,他也能復活。第六部分解決了兩個魂器:謎語日記和戒指。鄧校長和哈利去修復第三個魂器——小金盒時,事情並不順利,間接導致鄧校長最後被她的家人斯內普殺死。
這是“哈六”的脊梁。它的線索比《鳳凰社》更集中、更清晰,所以雖然細節很多,但還是出了壹個像樣的劇本。就算拋開小說不談,主要情節也經得起推敲。建議註意影片中的道具和細節:鄧校長的魔杖、戒指、霍拉斯教授照片中的天狼星哥哥等。,將在第七部電影中扮演重要角色。
讓非書迷困惑的大概是另壹條線索,那就是哈利三人組青春期後的情感糾葛。影片中孩子們的爭風吃醋和故事主線關系不大,沒必要存在。但是如果這些都沒有了,哈利波特就不是哈利波特了。編劇已經嘗試過把成長和劇情聯系起來,但還是有些點點滴滴放不下,放不下,只好掛著。很難兩全其美。
這部電影的畫面做得相當不錯,既保留了魔幻色彩,又用大片的冷色調帶出格局的膨脹,青春的糾結,境遇的冷酷。屏幕設計,很喜歡靜心盆的,真的很酷,因為水墨浮動,回憶沈澱。火小的走廊,塔樓,地窖,都好像被施了拉伸咒,比之前的空曠多了。效果沒有鳳凰社那麽平淡,但確實營造出了青春的孤獨和痛苦。魁地奇獲勝後的那個晚上,長鏡頭掃過霍格沃茨的窗戶:哈利和沮喪的赫敏坐在樓梯腳下——羅恩和拉文德在旋轉樓梯上接吻——馬爾福靜靜地獨自站在天橋上——憂郁。
在童年向青春期轉變的過程中,同樣的地方,隔壹年往往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也許“哈利”系列經常會改變導演和電影的基調,但它只是表達了仿佛是上輩子的事情。哈利在影片結尾說:“我從未發現這個地方如此美麗。”妳沒找到嗎?不,每壹集都很美,只是這壹集的美不壹樣。
圖片可以打8-9分,已經拖了半年多了。畢竟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操作,這最終是有利有弊的。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場景,比如小伏地魔和小伏地魔出現的兩個場景,比如海邊山洞的入口(註:海邊山洞的圖片是鄧曉第壹次見到小伏地魔的時候釘在小伏地魔房間裏的。),比如凱蒂被詛咒飛在空中。。。他們都做得很好。
音樂只保留了幾首代表童年的主旋律,是約翰·威廉姆斯寫的。這部電影有很多新的動作,暗示人物真正告別了童年,進入了更廣闊的世界。
性能方面,大牌太多,互相競爭。海倫娜·伯翰·卡特、艾倫·瑞克曼和瑪吉·史密斯,即使鏡頭少,也會脫穎而出,而艾倫·瑞克曼不用說話就能讓觀眾開懷大笑。但最好的是兩位老人:邁克爾·甘本的鄧校長和吉姆·布勞德本特的霍拉斯教授。尤其是後者,就像我心目中的霍拉斯教授壹樣,這壹集最生動最完整的角色屬於他。鄧主席最後還是幫了聰明的壹把,這是很可信的。我記得甘邦先生從第三集開始就壹直夢遊,我不禁佩服他只用壹集就拉回了之前的抑郁,樹立了形象。
在年輕壹代中,魯伯特·格林特的滑稽技巧太強了。他壹出現,大家都咯咯地笑了。這在性能上其實並不容易。只要有羅恩,就有好戲看。拉文達,新的女孩傑西·卡夫,是壹個獨特而可愛的女演員。付曉和付曉美麗而陰郁。他們從哪裏找到這麽優秀的孩子?他們甚至找了兩個,都是氣質、長相、演技壹流的。為什麽他們選擇哈利的時候沒有這樣的眼光和運氣?唉,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湯姆·費爾頓想另起壹段。角色完美的造型和復雜的性格讓人驚喜。估計花癡馬爾福的MM會呈幾何級數增長。
艾瑪·沃森已經長成壹個漂亮的女人了。光是這壹點就不容易。我們不應該要求太多。她在這部片子裏的表現沒有以前那麽賣力,舒服多了,也順眼多了,雖然看起來並沒有推動劇情。伊萬絲娜·林奇仍然很可愛,甚至更可愛。她和哈利在壹起其實是最舒服的。大概羅阿姨是萬萬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否則,把盧娜交給哈利會比硬要金妮好得多。
終於躲不開哈利了。羅傑·艾伯特評價這部電影時說:“雷德克裏夫的《哈利·波特》壹如既往地堅固乏味;有這樣的配角,當英雄並不容易。”(肖丹扮演的哈利壹如既往的呆板無趣。有這樣的配角陣容,做主角不容易。)阿彌陀佛,這才公平。
事實是丹尼爾。德雷克利夫,被選中的人,就像他扮演的角色壹樣,是壹個天賦並不出眾,卻被命運推到風口浪尖的孩子。他的肢體語言和對鏡頭的敏感度遠不如魯珀特,更不用說他身邊的那些大牌了。這是與生俱來的,無論妳怎麽努力,都能看出來。沒有辦法。然而,他真的很努力,就像哈利壹樣。這些年對他來說壹定很難。所以,雖然他的死板不可避免的讓我分心,但我看到之後還是決定接受他。也許哈利應該是這樣的。雖然小說是以他為中心寫的,但也許從觀眾的角度來看,他可能確實是壹個固若金湯的人,羅阿姨也從來沒有說過他是個美男子。而且,肖丹有壹個特殊的優勢,那就是含蓄的幽默和自嘲。我曾經看過他的客串插曲《群眾演員》,他其實有非常好的喜劇元素,不是魯伯特那種讓人捧腹大笑的,但也是相當致命的。他負責的《哈六》裏有不少滑稽。尤其是哈利喝了福陵劑後,放開了玩笑,劇場裏笑聲不斷。
為什麽要說服自己接受哈利?因為他是主角,如果妳不能接受哈利,妳就不能接受這部電影。這個道理就像妳不接受佛羅多就不能接受魔戒,不接受盧克就不能接受星球大戰。哈利、佛羅多、盧克都不是討喜的角色,但他們必須存在,否則故事就不存在。
最喜歡的細節:與霍拉斯教授有關的壹切。衛斯理先生的工作間堆滿了廢棄的麻瓜電器和插頭,笑死他了。壹定要註意。韋斯萊滑稽商店的產品和顧客。羅恩中毒時哈利的緊張和中毒後的恐懼。羅恩·哈利抓起魔藥課課本。混血王子的魔藥課本。消失櫃的設計。拉文達在窗戶上畫了壹顆心。大多數時候,哈利的傷疤都被遮住了,只有當海風吹到洞口時,他才能清楚地看到它。校長講話時,壹只銅制貓頭鷹張開了翅膀。自鳴得意的考邁克·麥克拉根比這本書可愛多了。。。
我不喜歡的:當初的倫敦橋被毀了,我還有未竟的事業。海濱洞穴的室內設計。陋居被襲擊了。金妮和哈利接吻(我認為哈利應該停止接吻)。。。還有壹些,記不清了。
總之黃花菜雖然早就涼了,但是味道還可以。這是我剩下的唯壹壹道菜,我要去電影院吃。這個哈利至少不亞於傳說中的終結者和變形金剛。它甚至比早期的《星際迷航》更讓我感動。當然,我是這套書的粉絲,所以這篇文章的角度是壹個粉絲的角度。不能把哈利當正常片看,因為知識面太多,幹擾太大。看電影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其他觀眾那麽迷茫,但是心裏的鏡子太亮了,很煩。擺脫原著是不可能的,比較和批判是必然的。所以,大家要按照自己看到的來看。菩提既不是樹,也不是鏡子。唉,我做不到。